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龙子湖十景之——百年老站

发布时间:2021-07-12 09:11 来源:龙子湖区委统战部 阅读次数: 字体:【  

百年之前,蚌埠古渡渔村,明代以后只是凤阳与怀远、灵璧之间的边陲乡集。清末津浦铁路过境,淮河铁路大桥通车,蚌埠一跃而成为连接津沪的皖北门户,地位凸显。津浦铁路线设计车站时,打破沿线州府古城建站之例,由津浦路局1911年5月15日正式设立蚌埠火车站。


蚌埠集东南,那块荒凉的地方,顿时变成蚌埠开埠发祥之地。火车拖来的城市,车站就是蚌埠城市的标志。

津浦铁路贯通全线82个车站,蚌埠站地处浦口到徐州的中点,火车南来北往,当晚抵达蚌埠。车头加煤加水,旅客住店休息,蚌埠自然成为“宿站”。更因地近民国首府南京,地位格外重要。

那时的蚌埠站,一字排列着四间票房,青砖平房,红色波形瓦。东侧为旅客出口,西为售票房。站内两股道,横架着旅客乘车翻越铁轨的天桥,旁边竖立着一座水塔。车站门前那块场地,满地铺着鹅卵石。上下车的旅客每天不太多,而这里旅客服务的商业繁荣,非常热闹。


尽管是简陋的火车站,它却使蚌埠变成通往北京与南京的咽喉关卡。1913年倪嗣冲在蚌督皖,安徽督军公署就建在火车站对面稍西的地方。因为倪嗣冲同时为安武军将军,公署又称“将军府”,两旁门柱上最早安装了电灯。将军府到火车站之间,每逢全省的会期,各县往来要员,多是长袍马褂,一副清末遗老的作派,乘着带轿的马车,络绎不绝;公署与外省大员往来,则有西洋乐队吹奏相迎,是全省高官显贵云集之处。

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5月南京中山陵完工,国民政府订于26日至6月1 日举行奉安大典,移灵南京。国民政府派林森、吴铁城为专员迎灵南下,27日抵达蚌埠。蒋介石与宋美龄在站内举行了谒灵敬奠仪式,而后护柩同去南京。

民国风云多变,蚌埠火车站,常为兵家必争之地。

盘踞在闽浙地带直系军阀孙传芳,对富庶的宁沪地区垂涎三尺,决心驱逐奉系势力。1925年10月15日,孙传芳向奉军的“浙奉战争”,祸及蚌埠。

奉军失守南京,驻蚌奉系皖军总司令姜登选弃职而逃。张作霖任命施从滨为督办安徽善后,与张宗昌共同沿津浦线南用兵。固镇一战,施从滨成为孤军,被浙军捕获。

施从滨被送往浙军的蚌埠总司令部,交给孙传芳。施见孙行了一个军礼,孙却躺在烟床上未动,只冷笑着说:“施老,你好,你不是来安徽当督办的吗?那就马上去上任吧!”随即下令把他枪杀,又将人头割下,挂在蚌埠站台的电线杆上。

然而,孙传芳却为自己招来灭顶之灾。施从滨女儿决心为父复仇,辗转数年,在孙传芳匿迹天津佛堂时,当众亲手将其枪杀,全国民众人心大快!当时,蚌埠的《皖北时报》载文回顾此事,说女儿能手刃父仇,藉慰从滨之魂于地下,但未见女儿来蚌,将其父骸运回原籍,感到稀奇。殊不知,施从滨的女儿复仇后自首,很快释放,已经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蚌埠成为南京的门户。蒋介石对蚌埠车站十分青睐,一直派重兵把守。1927年7月 和1928年“四·一二”事变后,又曾两次来蚌埠。但火车站却没有进行过重大修整。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蚌埠站场发车和调车股道仅有16股,不过6000米长,信号和闭塞方式都是沿用英国日本留下的老设备,占有区间的行车凭证,还是电气路牌和电气路签。站场的客运设施简陋,货运仓库只有2101平方米,年客运量40人万次,货运量也不足30万吨。

千疮百孔的蚌埠站,在那排平房前,又搭盖起了大席棚,掩住了后面的低矮的砖瓦房。所以,在老蚌埠人回忆中,火车站只是个大席棚。


1949年元月20日蚌埠解放,火车站获得新生!

蚌埠解放的第二天,铁路工人们召开了祝捷大会,经过工人们紧张的抢修,被敌人破坏的铁路得到修复,蚌埠至浦口段通车。火车头上飘着鲜艳的红旗,在红绸绿松枝的中央,挂着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画像,等待发车信号。站台上,挤满了欢呼的人群,在响彻天空的歌声中,火车响起了启动的气笛。蚌埠的火车站,立即成了支援人民解放军南下,运送物质的基地。

大军过江了!火车站前又是一片欢呼的海洋,激越雄壮的歌声响彻天空。“打得好!捷报如同雪花飘;打得好!四面八方传捷报。打得好,打得好!解放大军功劳高,千军万马如猛虎,再来一个要不要!咳,再来一个打得好!”

革命的激情在燃烧,车站前也成为市民歌咏的广场。“咳咳!你的火车那里开?北京开,上海开!我的火车也要开,北京开!上海开……”

重建的蚌埠火车站,高大宽敞的候车室建筑两侧,专设了票房及行李间等配套设施,站前广场不断扩大更新,成为京沪铁路上一等车站,具有国内一流的先进设备。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铁路运输日益增长的需要,1975年启用市郊长淮卫兴建的现代化大型区段站,共达到34股道。承担客货列车直通和货物列车编组,在路网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 从这里可直达国内16个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3个直辖市及20多个沿海、沿江城市。车站同时拥有华东地区一流的大型货运编组站和最大的集装箱货场。

随后的几年里,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谭震林,先后来到蚌埠视察,都在火车站留下他们足迹和身影。最难忘的是1961年5月21日,毛泽东主席南巡回京经蚌埠,凌晨专列进入蚌埠车站专用线。下午四时,连续阴雨的天气,豁然放睛,毛泽东主席漫步站台,心情非常愉快。接见了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曾希圣及蚌埠市委书记程光华等领导,在车站与他们及列车工作人员合影,成为百年老站最为光辉一页。


百年老站,经历了风云激荡的岁月,在新世纪到来时刻,重修了车站建筑。今天的蚌埠站,宽阔的车站大厅外墙,是象征着淮水的玻璃幕墙装饰,托出中间的两片河蚌的造型,顶端含着一颗金色的珍珠。车站广场上,树起了“浴火重生”的凤凰雕塑,预示着蚌埠在现代化的建设中,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