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师范附小2025年教学计划执行情况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加快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夯实“十四五”教育发展根基,为开创现代化美好龙子湖区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规范办学行为;巩固“双减”成果;实施五育并举,全面推进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 工作;持续推进中小学校精细化管理,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素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三、主要工作
(一)规范办学,注重实效
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好校本课程,落实控辍保学,落实“一生一案”,适龄三残儿童入学问题。
1.坚持干部责任承包制
全面推进以“干部责任承包制”为主体的管理机制改革。把“包”字引入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各年级、教研组、备课组明确工作职责,确立奋斗目标,细化考核制度,奖惩办法。
2.重视年级组教学管理
各教研组、备课组开学初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本学科教师制定本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实施措施。做到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管理、有措施,检查有力度,期末有总结。教务处将经常深入教研组、年级组定期检查工作(检查教案、作业、听课笔记等)实行现场办公,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召开教研组长、学科教师座谈会,结合学科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3.加大毕业班管理力度
继续加大毕业班管理力度,定期召开毕业班教师会,做好计划,分清阶段,明确任务。毕业班教师要认真分析班情、分析学生、分析自我教学,制定出合理的班级和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和辅导,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尤其对学困生,更要认真分析他们的情况,制定十分详细的辅导计划,力争使他们能有较大提高,确保毕业班学生的思想认识正确,使学生们能平稳、顺利、安全地小学毕业,以良好的状态升入中学。
(二)五育融合,落实“双减”
以“龙小雷”“龙小慧”“龙小康”“龙小美”“龙小勤”品牌建设为依托,开展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积极探索五育融合的新途径、新模式,切实提高育人质量,落实“双减”。
1.坚持阅读工程
继续开展课内外阅读一体化语文主题学习项目和美言读写项目,重构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打造“书香龙韵 润泽童年”智慧阅读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如:朗诵、读书笔记、课本剧表演等。
2.优化智育提质
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素养达标检测活动;举行英语学科素养提升活动、小学数学素养竞赛、青少年信息学竞赛素养活动,学科特色竞赛等,增强学生学科学习能力,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3. 落实体教融合
加强体育教育,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落实课间体育活动制度,继续开展“阳光
体育”活动,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举办体育节,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体育比赛。
4. 实施美育熏陶
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全面落实美育课程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1至2项艺术特长和爱
好;丰富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加强心理辅导
完善心理咨询室软硬件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强化“班级一年级一学校”三级预警信息报告机制,对存在心理危机风险的学生进行家访,做好个别化、精细化干预。积极组织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比、校园心理剧剧本大赛、龙子湖区心理健康跨学科融合说课比赛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多措并举,深入改革
1.扎实开展教学研讨
各教研组继续坚持校内外教研相结合的做法。教研活动做到三固定,即固定时间,固定内容,固定发言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教育部门的各种培训班、研讨会议,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参加新教师素养大赛、教师抽样赛等各级各类的比赛,推进教师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水平。
2.抓实青蓝工程实施
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互听互学互教,加强青年教师
的培养,定期组织开展青年训练营、让身边的“专家”引领他们成长。创造青年教师学习机会,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3.改善课程体系结构
继续以科技体育课程为引领, 以社团活动为特色扎实做好我校的课程体系。运用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实践和探索精神。
4.丰富课后服务形式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断细化课后服务方案,多角度打造“作业辅导+课外阅读+社团活动”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个性化定制”,设置拓展课程,并且引进专业教师参与个性课程指导。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并针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爱心帮扶,解决疑惑,夯实基础,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专项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