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9-05-06 15:59 来源:龙子湖区人民政府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2019年1月23日在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奋力实现新跨越的2018年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龙子湖区各项事业呈现新气象的可喜之年。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对标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冷静应对严峻形势挑战,妥善化解矛盾问题,凝心聚力、开拓创新,较好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加快、领先全市。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9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

20%;规上工业增加值23.5亿元,增长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亿元,增长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34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6元,增长9%。财政收入12.69亿元,增长11.3%,增幅连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1.55亿美元,增长27%,增幅位列全市第一;规上工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同比增长7.2%,增幅位列全市第二;技改投资增幅130%,增幅位列全市第三。

——科技创新动力澎湃,企业产品成果亮相全国、走向世界。中建材超薄基板拉引出0.12毫米电子触控玻璃,刷新世界纪录。彭寿荣获中国“央企楷模”称号和美国硅酸盐技术创新领袖奖。中建材超薄浮法电子玻璃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超薄触控玻璃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开发及产业化》成果荣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是安徽省唯一获此工业领域的最高奖项,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材料领域唯一获得该大奖的项目,加速助力蚌埠“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形象打造。

——文化教育厚积薄发,多项原创作品代表安徽、竞技全国。成功创建安徽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小学美育课程的创新与实践》获全国二等奖、安徽省一等奖、蚌埠市特等奖的好成绩,皖北唯一获此殊荣,实现了蚌埠基础教育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零的突破。花鼓灯舞蹈《兰花情》代表安徽省参加第五届全国非遗博览会展演,全年荣获省、市奖项11项。

——绿色发展绿意正浓,生态治理保护卓有成效、亮点纷呈。

PM2.5平均浓度48.2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34.5%;中央环保督察组全年交办我区案件5件,同比下降44%。完成成片植树830亩,森林城市创建通过省级验收,万绿生态公司获“国家级星创空间”,李楼乡荣获“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称号

——民生保障重点突破,系列务实举措展现作为、体现担当。在全面完成21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区政府确定的2018年“十大民生实事”全面达到预期目标或超额提前实现。高铁工贸园区被确定为全市唯一和谐劳动关系试验园区。我区率先试点的“社岗通”全科服务模式获全市推广。

一年来,我们脚踏实地,集中精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稳增长促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充足

科创驱动精准发力支持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开展科技对接,加快培育创新平台,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中建材光电材料、中航三鑫太阳能、凯盛基础材料等企业与浮法玻璃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大院大所对接,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基地。预计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2亿元,发明专利申请660件,发明专利授权65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40件。

工业强区步伐加快。坚持“增量崛起”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强化硅基首位产业带动作用,全区现有投产、在建和储备硅基项目30个,总投资逾500亿元,产值年均增速达18.5%。中建材高强度触摸屏用保护玻璃、施普瑞德高分子聚合物膜、徽玻一期等项目建成,台嘉玻纤8.5代TFT-LCD浮法玻璃基板项目即将点火试投产,徽玻二期、瑞龙玻璃机械、宏峰包装加快推进,初步形成硅基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坚持“存量变革”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航三鑫650t窑炉冷修、中恒新材料电容氧化锆技改项目顺利实施;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海螺水泥、宏业药业荣获蚌埠市第二届知名品牌称号;5家商混企业实现改造提升

第三产业彰显活力。突出城市商业运营,消费结构趋于优化。大润发广场销售额持续增长,香榭丽舍大道建成开街,国祯广场创建为民俗文化特色街区。火车站东鼎商务广场、滨河花园商业项目加快实施。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农村电商、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依托大明文化产业园、兮克大数据、E玻网、瑞龙玻璃机械交易中心等打造三产发展新平台。开展旅游品牌创建活动,2家企业被评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新增三星级农家乐1处,大明园成功举办大明园孝善春游会等休闲旅游活动。智慧旅游WIFI实现全覆盖,全区旅游经济五项指标增长均在15%以上。

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5亿元,增长3.7%。坚持以扩规模、创品牌、增效益为重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000亩,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6.7%。李楼西瓜采用最新集中嫁接育苗技术,种植面积达5000亩,培育西瓜嫁接苗950万株,同比增长12%;玉乐无土育苗厂新增2600连栋温室,年育苗能力提高到1000万株。华信禽业新建农业物联网和种鹅养殖场1座、养殖种鹅1万只,实现养殖数据的电子监控调节。农村“三大革命”加快实施,全力推进河长制、林长制,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非法采砂活动。启动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完成15个行政村清产核资工作。有效防控抵御低温雨雪冰冻和非洲猪瘟,使农民群众因灾受损程度降到了最低点。

(二)抓重点强支撑驱动发展的引擎更加强劲

服务企业深入推进。认真贯彻中央“六稳”工作要求,深入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常态化、精准化推进“行走企业”“千干扶千企” 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等活动,全面推广项目服务全程帮办,构建“领导联系——干部挂点——企业联网——专题诊断”四维立体服务机制。强化金融服务,举办两场银企对接会,融资金额5000万元,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企业获得感增强。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盯住重点项目,加大走出去招商力度,变“无会周”为“招商周”“项目周”“调研周”,相继签约引进球形石英粉、上海四通仪表、南京天元高硅氧特种玻纤材料、轩鑫菲玻璃盖板及智能手机、上海东鼎集团国际学校、上海庆强质子医院、航天口腔医院等一批优质项目11个,签约总投资133.3亿元;重点在谈项目12个,总投资381.2亿元。全年完成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83亿元;完成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3个,同比增长44.5%;完成外商直接投资1.7亿美元,同比增长10.8%,稳居全市前两位。

重大项目全面实施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32个,其中续建项目52个,总投资361.3亿元,年度完成投资61亿元;新开工项目40个,储备项目43个,总投资312.4亿元。8.5代玻璃基板、台嘉玻纤、施普瑞德高分子聚合物膜等33个项目被列入省大新专重大项目库,16个项目被列入市领导牵头联系项目。全区 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成为全区投资的主导力量,占全部完成投资比重达98%以上,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改革开放谱写新篇确立区级改革项目34个、市级2个。税收征管体制和商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180户,同比增长6.6%。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政府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全程网办率、公共服务事项一日办结率、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办件率均达98%以上。万人新增法人企业数,全年完成643户、超目标14%,列县区第2。建成重点项目“一张图”调度系统,项目服务大大提效;对招商项目推行1(项目服务中心)+N(职能部门)综合帮办体系改革,共发放帮办清单316份,完成企业申请帮办事项309个。在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方面,推行“社岗通”全科服务模式试点,实现“一人多岗、全科全能”,基层管理初步实现“一窗式受理、一口清导办、全科式服务”。

(三)重统筹促协调,城区面貌的改善更加显著

城区建设步伐加快。深入推进“两治三改”工作,投资6700万元,完成和平小区、延安一村等25个老旧小区47万改造任务,惠及6618户、16450人全区新开工及在建安置房项目9个,建设安置房1万余套。完成红塔一期、二期、船厂东侧及华阳、华联等4个项目竣工验收,4300余户在外过渡群众实现回迁,妥善化解了一批征收安置遗留问题。完成大明沟地块、交通物流地块、东风五街小学3宗土地出让。全年拆除违法建设893户、4.9万m2,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文明创建更具特色。滚动推进“十项持续提升行动”,创卫工作深入实施,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检测评,在全市六区考核排名中位居前列。在22个社区组建各具特色的志愿者服务品牌,“580我帮您”“四点半”小课堂等被评为全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胜利四村、龙河、施家洼、建新等一批社区成为全市有影响力的社区服务典型,坚持道德模范引领,推选出以刘邦景为代表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蚌埠好人”共21人,刘邦景入选全国最美志愿者候选人,彰显了龙子湖区特色品牌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精准实施,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抓好中央和省市环保督查问题整改,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工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城乡生活污水垃圾等专项治理攻坚。综合整治凤淮路非法石料加工厂,打击盗采山石违法行为,完成和平乳业良种奶牛繁育中心环境综合整治,连续3年实现秸秆禁烧“零火点”。新增城市绿地25.1万、提升37.4万,建设绿道5.5公里,建成大明园北公园、中环线三角景观、碧桂园街角游园等3座;相继打造了八一林、青年林、巾帼林、工会林、企业林等义务植树基地,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稳步展开,非法集资、金融犯罪得到不断打击,金融风险持续化解,政府债务适度可控,金融环境良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实现生活困难群体救助到位。

(四)惠民生强保障社会和谐的基石更加牢固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年民生支出达6.67亿元,增长7.4%,占财政支出比重85.5%,21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4.26万人,保费补助2090万元;城乡居民参续保15314人,完成124.3%,人均缴费364.3元,全市最高;新增就业8620人,完成139%;为城乡3686户低保家庭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2695万元,率先完成贫困精神病患者药费补助工作,为1768名符合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条件的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资金124万元。开展餐饮质量安全街区创建“药品安全春风行动”重点整治农民欠薪问题,调解上访讨薪纠纷60余起,为1450余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932.7万元。

社会事业繁荣进步。投资1.3亿元建成区全民健身体育中心,顺利承办省运会赛事项目。投资7000万元建成1.98万行知学校初中部校区,启动淮滨路小学建设,投入1300余万元进行教育装备现代化建设,投入680万元维护修缮20余个中小学及幼儿园校舍。成立三十一中紧密式教育集团,行知实验学校新校由三十一中托管,扩大全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延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蚌医二附院、蚌医一附院达成医联体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建面5000的新文化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共享书屋和阅读点3处,升级改造6个数字农家书屋,新增电影院1家。公安技侦大楼建成,解放派出所等3个派出所加快建设。李楼乡自来水工程入乡进村主体完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加快,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扎实推进,双拥工作持续深化。完成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摸底清查工作。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此外,审计、妇儿、科协、外事侨务、老龄、消防、档案、区志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开展安全生产6项攻坚行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围绕生态环境治理、国土资源保护、医疗行业秩序等重点领域,开展4项扫黑除恶、治乱治丑专项集中整治和打击侵财犯罪百日破案会战等专项斗争,全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逾542起,刑案破案率超40%。推进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和治安防控体系“四网”工程建设,整合社会视频监控探头4930路,“一键报警”地网监控260路。坚持发展“枫桥经验”,落实涉军群体服务管理,全年排查调处各类社会矛盾545起,调成率100%。组织开展“双提升”专项行动,调查走访辖区居民6000余户,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机关满意度。认真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全年办理人大议案建议25件,政协提案47件,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交代。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我们踏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征程,肩负着开创性的使命;我们经历了多重困难风险的挑战,付出了很多艰辛。我们坚持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和一往无前的状态,攻坚克难,开拓奋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我们深知,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全区人民的团结奋进,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各级各方面凝心聚力、敢于担当,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作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

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龙子湖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龙子湖区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重新审视自己。我们清醒看到,我区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与质量效益不高并存,实体龙头企业不够多,一二三产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动力亟待提升;实体经济金融抗风险和服务实体能力有待提升;外向型经济整体低迷,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有待提高;优质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方面供给还不充分,城乡征迁改造复杂性突出,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偏高;城乡园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统筹一体化发展瓶颈较大;部分干部担当精神、服务意识不强,少数干部懒政怠政、纪律松驰,服务水平、工作执行效率不高,一些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有发生,等等。

对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奋力谱写跨越发展新篇章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面对经济发展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形势,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对发展形势的综合研判,明确优势潜能,抢抓赶超机遇,将政策、交通、产业和人心思进“四大优势”进行叠加,将创新发展、改革开放、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潜能进一步释放,高举创新旗帜,高扬改革精神,坚持人民至上思想,坚定不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倾力推进工业转型、农业提升、旅游升级、城区提质,全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按照区委三届三次全会的部署, 201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201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财政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商直接投资增长8%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各项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省和市里下达的目标任务。

具体聚焦八个重点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推动全区发展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一)聚焦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释放科技创新潜能。充分发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国家级玻璃实验室等政策性平台创新引领作用,以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项目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载体,推动硅基产业集群提质增量、扩大产能、做大做强,实现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围绕产学研一体化,支持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转化平台,着力提升协同创新力。加快高铁工贸园、中国玻璃小镇、高铁新城“一园一镇一城”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政策链、金融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培育更多的“单打冠军”、科创“排头兵”

加速创新成果转化。鼓励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加速产品升级,内引外联、合纵连横,强化实验室经济强链延链,着力再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特种玻璃、节能环保领域的光伏玻璃的技术突破。扶持以中建材蚌埠玻院系列项目、台玻等为代表的一批核心骨干企业。硅基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

集聚创新人才团队。实施更积极、更开放的人才政策,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吸引高端人才入驻发展,着力解决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加快人才“集聚式”培育,鼓励引导科技人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双创”活力。加快优化城区环境、交通环境、生态环境、服务环境,确保人才经济待遇、政治待遇、环境待遇提升,打造特色品牌人才强区。

(二)聚焦工业强区,构筑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加快推进硅基产业。突出发展硅基新材料核心产业,提高新型玻璃产业集中度。促进8.5代TFT-LCD基板玻璃生产线、台嘉玻纤、空心玻璃微珠、化机厂、徽玻二期、宏峰包装产业园等在建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加快东胜工业智能化生产线、精工钢化炉、天元高硅氧特种玻纤材料等项目入园建设。协调助推中建材信息显示等创建国家智造试点示范企业,培育中恒新材料创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进一步壮大硅基基地实力,助力蚌埠“千亿级硅基”产业加速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加快中航三鑫窑炉技改、宏业药业、中恒新材料等技改项目实施,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生力军启动富博化工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投资增长15%以上。加强质量品牌建设。落实“机器人十条”等支持政策,改造完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个、绿色工厂2个。争创省名牌产品3个,新认定安徽工业精品2个。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新增企业3家。

推进园区扩容提质加快完善园区供水、供电、供热、绿化、排污、公交等各项公共配套设施。再建标准化厂房10万,全面完成LH1路建设,启动高汪路、LS2路建设,完善胜利路北侧路网建设,加快胜利东路北侧区域电力、天然气管网建设。做好高铁新城重点项目征迁供地保障工作。启动中国玻璃小镇实质性建设,创建省级特色小镇。

(三)聚焦民营经济培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营造公平发展环境。坚持“为自己人办事就是办自己的事”的观念,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加快推动企业办事“一网、一门、一次”,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加大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宣传力度,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安监、环保等领域微观执法过程中,避免简单化,不搞“一刀切”。

推动民营企业做强。认真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35条政策,精准对接民营企业需求,积极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引导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对现有企业新增投资、新上项目视同招商引资,享受同等优惠政策。扎实开展专项治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资金行动。民营经济对全区GDP增长贡献率保持平稳增长。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开展民营企业大走访、定期召开座谈会,建立区领导班子联系工作机制,健全和落实服务帮办机制,定期深入企业、项目调查研究,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优秀企业家培训工程”,拓展国内各类培训渠道,完善每年的1-2批企业家培训班课程体系建设,培育新型企业家文化。统筹开展经济干部能力和素质培训,精准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的质量和水平。

(四)聚焦项目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大刀阔斧抓实项目。聚焦主导产业,精心谋划、储备一批具有良好发展支撑和市场前景的重大战略产业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和城建环保等方面资金支持,力争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投资计划,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势头不减。全力推进总投资579.5亿元的27个新开工项目、16个在库重点项目,确保全区完成有效投资100亿元以上,增幅保持全市前列,其中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间四类投资均增长10%以上,工业投资继续翻一番。

精准施策强化招商。强力推进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全年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24个,其中10亿元以上3个、5亿元以上21个,到位资金90亿元以上。对中航产业园、台玻二期、口腔医院、质子医院等一批重点在谈项目加大跟踪力度,力争落地开工。在老城区,加大棚改力度,结合铅笔厂、八一花园、瑞泰广场等改造项目,引进高品质商贸企业进驻,提升老城区消费层级。组织实施蚌埠市招商、基金、资本对接会,探索“产业+基金”招商引资模式,开展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招商推介不少于4次。

雷厉风行保障推进坚决落实“项目定了干,一切手续我来办;项目开了工,一切服务我跟踪;项目投了产,一切困难我来管”的“三个一切”服务理念,坚决落实“四督四保”,坚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横道图、“一张图”等线上线下协同调度机制,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调度服务。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首席服务官”制度,对签约投资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和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跟到底”,切实提高项目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投产率。

(五)聚焦现代服务业,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加快高铁新城开发。在市高铁新城建设指挥部领导下,按照“科创城东”发展战略定位,在新区全力打造蚌埠“智慧城市+人才创业谷+海绵城市”样本点。整合东部产业实体、科技创新和创业投资等优质资源,助推形成蚌埠高端人才集聚发展实验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健全综合服务体系。健全中心城市商业服务体系,推动闲置传统商业综合体创新转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各类公共服务供给。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中介服务、体育健身、养老家政、医养结合等现代服务业,导入智慧化加工与物流系统、智能化管理与营销平台,延伸激活现代服务业。加快电商龙子湖工程建设,利用区全民健身体育中心、区文化创意中心、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场馆设施着力培育文创会展、书香阅读等业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按照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创建要求,依托大明文化产业园、东部玉器文化市场等重点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地建设,精心开发生态旅居、民宿休闲、采摘娱乐等新型项目。新增旅游示范村1个、星级农家乐1家。旅游总收入增长12%。

(六)聚焦城乡发展,着力提升城区功能品质

建设升级文明城区。扎实推进“两治三改”专项行动,实施棚户区、城中村、老厂区征收改造计划9个、计3000余户。推动回迁安置五丰里公安宿舍等项目4个、计2500余套。投资6500万元,加快启动20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积极参与“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建设。巩固提高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深入推进老山八里岗绿色组团、东西芦山风景区、龙湖滨水区域绿带建设。弘扬“再创城精神”,打造文明城市升级版。纵深推进十项提升行动和“十城同创”工作,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全覆盖。

打造经营美丽乡村。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村级服务平台规范管理,集约集中打造党员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群众文化娱乐中心。攻坚“三大革命”,集中整治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深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加快推进李楼乡自来水入户工程。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培育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以华信禽业等重点农业项目为依托,探索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冲锋“三大攻坚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防控政府债务风险,确保债务始终处于可控范围。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打击非法集资、金融犯罪。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启动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系统建设,严控秸秆焚烧,不断抓好中央及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突出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快构建绿色发展体系。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54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0%以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健全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完成上级部署的年度脱贫任务。

(七)聚焦民生实事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大力推进社会事业。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主线,强化师资培育提升,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推进教育人才资源有机布局,增强教育教学软实力。加快淮滨路小学、红塔小学、二钢小学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健康龙子湖建设,加快医联体项目深入实施,持续下沉诊疗资源,推进建面1000的妇幼保健站新站建设、规划疾控中心新项目,提升乡村卫生院(所)建设水平。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按照国家二级标准启动4000的图书馆建设,建成龙子湖“市民书房”暨共享书屋阅读点6个,建成乡街、村居综合文化活动服务中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持续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统筹做好农民工、退役士兵、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就业工作。扩大低保城乡统筹范围,实现全区城乡困难群众低保服务均等化。加强欠薪源头治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完善12349养老服务平台及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加快推进残疾人“一家一站”建设,推进居家养老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统筹协调推进乡村公墓建设。推进完善基层治理。在试点经验基础上,推广“社岗通”全科服务模式。完善预防化解矛盾机制,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和信访积案化解,依法打击非访行为。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武装、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和促进军政军民团结,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扎实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统筹抓好民族宗教、气象、防震、外事侨务、档案、地方志、公积金管理、审计等工作,加快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等事业发展。

对标打造平安城区。围绕“强平台、强基础、强弱项、提标准”目标,完成公安技侦大楼装修、3个派出队所新项目和消防二中队建设。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监管,促进“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筑牢安全防线。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演练和救援力量建设,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持社会治安严打态势。坚决打击违法金融活动,依法处置涉众型经济纠纷。健全从田园到餐桌的最严密食品安全链,加大市场和食品药品监管,维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八)聚焦关键环节,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妥善处置“僵尸企业”。着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年内新增市场主体3400户以上。改革投融资方式,积极探索“政企银”合作新模式。积极开展企业上市培育,帮助有条件企业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深入推进教育、卫生、安全生产领域等改革。

推深做实政务服务。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继续完善一站式审批、投资项目代办等模式,建立健全区乡街联动、全链条协作、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积极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政务服务环境,助推市、区、街(乡)、社区(村)四级联动服务提质增效,打通服务群众和企业最后“一公里”,实现最优营商办事环境。

打造全新开放格局。主动融入淮河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城市群、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等国家级平台之中。围绕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硅基高科技、生产型服务业等项目,用好中小企业产业园、老城区、高铁新城的楼宇总部经济布点规划,主动参与区域分工协作,争取更多沿淮城区间交流合作平台、机构落户龙子湖区,助推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龙子湖区集聚辐射。

 

三、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效能政府

 

各位代表!

政府工作贵在担当,重在实干。新的征程对政府工作和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决不能因为成绩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抓落实、抓具体”贯穿始终,持续提升“四种能力”,在新时代开创龙子湖区各项事业新局面。

一是政治建设引领,提升公信力,让群众更信赖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两个坚决维护”作为严格政治准则和根本政治要求,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机构职能改革上。深化权责清单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机构改革促进工作再提升,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热点,不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二是注重科学决策,提升服务力,让群众更认可。加强政府党组自身建设,自觉运用新发展理念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善于运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化解发展中的“疑难杂症”。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惯性思维,更加注重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实找准短板弱项,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政府主动意识,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使企业与群众获得更多“被服务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格落实民生政策,探索创新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好机制、好做法。加快推进“智慧龙子湖区”建设,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努力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努力打造“指尖上的行政服务中心”。

三是强化责任担当,提升执行力,让群众更满意。厚植优良政治文化,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等价值观,建设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步调一致。紧扣全区中心工作着力在产业升级、项目推进等重点工作中攻坚克难,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谋发展、抓落实上。强化跟踪问效,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确保政府工作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完善干部正向激励、容错纠错、待遇保障、交流轮岗等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改革创新、踏实干事的干部撑腰鼓劲,让政治坚定、善破难题、奋发有为的干部得到褒扬奖励,让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占着位子不干事的干部受到警醒惩戒,切实解决不作为、慢作为问题,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是保持廉洁本色,提升免疫力,让百姓更放心。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持续整治“四风”问题,加强行政监督、执法监督、纪律监督和审计、财政监督,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加强对财政预算、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管,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用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强“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管理,坚决惩治各类腐败行为,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让干部习惯在巡视、监督和考核下开展工作,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乘势而上,跑出发展加速度;顺势而为,迈向发展新征程。新的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为加快建成“科创导向突出、

产业集群聚强、城乡和谐美好、绿色生机活力、全面达标小康

的现代化新型城区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