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8-03-16 10:43 来源:龙子湖区人民政府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区十七届人大二次

会 议 文 件   33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7年12月24

在蚌埠市龙子湖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砥砺奋进的2017

 

2017年,全区上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两个中心”、“两个全面”的发展目标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优势带动,凝心砥砺奋进,顺利实现本届政府圆满开局。

2017年,全区各项工作目标全面完成。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亿元,增长9.5%以上,一二三产分别增长3.6%10.3%9%。实现财政收入11.33亿元、突破10亿元大关,增长15%,其中地方收入7.35亿元、增长12%111月,全市通报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总量居前三位的有两项,分别是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居全市前三位的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市第二、前移6位,财政收入居全市第三、前移3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居全市第三、前移6位。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也实现不同程度的进位,固定资产投资居全市第五、前移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居全市第六、前移2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居全市第六。在今年公布的全市2016年党政机关目标管理考核中,我区再度跨入全市优秀行列。奋进中的龙子湖区,展现出生机盎然的勃发姿态。

(一)聚焦创新发展,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预计规上工业产值完成12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9.2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39%,居全市中上。竞争力持续展现。液力机械完成制造智能化提升、软连接变矩器与中航三鑫镀膜光伏玻璃共获安徽省工业精品称号;液力机械获得市长质量奖,金威滤清器等5家企业被授予首届蚌埠知名品牌创新力持续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2.2亿元,研发人员896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8.8亿元,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33件;全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战略性新兴企业13家,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创新试点企业。

硅基产业加速发展。2017年以龙子湖区、高新区为主体的省硅基新材料集聚发展基地在全省24个战新基地考核中位居第4;全年我区基地实现产值70亿元、增长20.5%,完成固定资产33.7亿元、增长16.8%,主导产业地位日益显现。新开工中航三鑫玻璃深加工等6个项目共计投资达70亿元,总投资50亿元的8.5TFT-LCD玻璃基板综合车间及配套设施即将完工,总投资3亿元的化机产业园2.9厂房主体建成,总投资8亿元的中建材高铝玻璃、总投资6亿元的徽玻点火投产,总投资4亿元的施普瑞德一期20168月开始建设到201710月产品下线,仅用一年时间,实现项目建设到建成的加速度;空心玻璃微珠、球形硅微粉、精工机械也陆续入区落地。硅基全产业链成型。全区共有在建硅基项目14个,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显示、太阳能、玻璃新材料等为核心支撑,薄膜电池组件、触摸屏等为尖端产品,玻璃机械、窑炉为装备保障的硅基产业体系。特别是作为蚌埠市与央企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8.5TFT-LCD玻璃基板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提升硅基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全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服务平台加快建设。硅基产业服务中心项目持续推进,玻院主导的区硅基新材料创新中心成功创建首批首位“安徽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并成功举办“院士蚌埠行”活动,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成功应用于国家蛟龙号深海潜水实验,世界最薄的0.15mm玻璃由中试实现量产。e玻网作为蚌埠唯一项目代表安徽参加全国双创大赛,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行业赛事中拔得头筹,闯入全国总决赛。

传统工业助推升级。深入开展传统工业智能化提升和技术改造项目,指导申报2017制造强省建设资金项目9个、省军民融合引导资金项目2个、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5个,宏业药业、神舟机械等20余家企业共获奖补资金1134万元。集中开展2户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户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个培育市级工业设计中心的培育认定工作。在全市率先启动5家混凝土企业退市进园、集约建设,经纬轮辋钢厂去产能正式启动收储,徽商物流实现全面搬迁

商贸文旅联动突破。特色街区加快建设。白玉市场稳健运营,国祯广场东门町民俗文化街开街,东方新天地商业街即将竣工;东鼎商务广场、市东新村商业风情街启动建设。文旅板块联动发展。大明文化园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12一期项目酒店、御温泉开业运营;万绿生态园获批安徽省中医药养生示范基地,百花谷特色小镇完成总体规划。文化企业润德体育钛合金山地自行车项目荣获全省第四届工业设计大赛产品组二等奖最佳视觉表现奖。

品牌农业打造成型。加快推动张巷设施农业等农林业产业园区建设。专业经营步伐加快。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24家、家庭农场17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取得无公害西瓜等多项农产品认证,2016年度全省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考评中获得优秀等次。以鹅业发展为龙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取得突破。建立鹅业产学研基地,带动本市种鹅养殖户106户、商品鹅养殖户3600户;华信禽业年孵化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年孵化商品鹅近1000万只。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鹅业产学研恳谈会暨安徽省(蚌埠)鹅产业发展大会,鹅业品牌日趋响亮。全面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和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深入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

(二)突出投资拉动,项目建设注入新动力

引商引资不断推进。省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8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5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聚焦核心产业紧盯硅基产业延链补链,完善招商、帮办、落地“三位一体”招商工作机制。首位产业招商加快,全年引进玻璃钢化炉生产基地、宏峰包装等工业类项目11个。引进兮克大数据储存、蚌埠建工集团等现代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等24轻资产及总部企业。双创基地初步形成。中小企业产业园建成17栋单体,用于吸纳科技研发、实验中心、创客空间等产业入驻

项目建设扎实有力。坚持项目分类管理的原则,严格落实重点项目旬调度推进机制及约谈督办机制,成立全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事业三类重点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位区级领导负责,一个计划实施方案,在调度中实现清单管理、挂图作战。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8亿元,投资总量居老城区前列,5000万以上重大项目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70%以上,投资结构更趋合理,重大项目投资落地速度明显加快。共计实施项目112个,其中续建项目48个,总投资299.9亿元;计划新开工项目40个,总投资136.9亿;储备项目24个,总投资112.9亿元;8.5TFT-LCD玻璃基板、台玻、高分子聚合物膜等47个省大、新、专项目实现投资52.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2.8%,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突出。在聚力推进产业和城建项目的同时,蚌医肿瘤综合楼、综合病房楼、安徽科技学院龙湖校区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重大社会事业项目按序时进度稳步推进。企业帮扶精准有序。结合“千干扶千企”、“四送一服”活动,累计召开12次帮扶推进会、全年共办结409件帮办服务事项,挂点干部走访710余次,发放政策汇编180份、问卷调查100余份,为全区52家企业线上收集并解决问题61个。资金扶持力度增大。为硅基企业争取产业基金等各类专项补助2000万元,为外贸企业争取项目资金192万元,拨付全区首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40万元;全年共拨付上级扶持资金3.2亿元、本级1.2亿元。

园区配套日趋完善。完成园区规划和环评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推动解决沿线中小企业产业园、台嘉玻纤等重点项目出行问题,启动D-3路前期工作,新建LS1LH2LS3路,完善胜利东路北侧地块路网,盘活周边项目用地;加快D-5、石屋路修建,贯通中环线、D-3路,形成片区内“两纵三横”路网格局;H1路等玻璃新材料产业园区内规划道路全部建成。水电气网同步推进。德力高分子膜、中小企业产业园、徽玻供电线路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化机厂汤李10KV线路迁改,推进台玻110KV迁改;中环线供水、李楼路供水管网建成,解决了徽玻、8.5TFT-LCD玻璃基板等项目供水难题;天燃气管网已辐射园区。中航三鑫东侧绿化完成,东海大道两侧景观工程积极推进。

融资渠道充分拓展。充分利用开行贷款,实际拨付3.1亿元,开行三期项目贷款使用率达81.1%;成功申请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5100万元。加快融资平台建设。完善龙鼎、尚旭、园区投资发展公司和东方投资公司等平台公司融资功能,充实壮大公司资产,累计融资9.3亿元,有效缓解老旧小区改造和征迁建设急需资金缺口。启动东方投资公司公司债发行工作,安泰医药实现新三板挂牌。

(三)强化城建统筹,人居空间得到新改善

城市面貌持续改善。征迁改造深入推进。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大建设及招商征迁项目47个,完成征迁面积8.97、净地交付2505.7亩,八一花园、国电二期220千伏送出工程、比亚迪云轨等 19个项目完成征迁并交付净地。按照“边征迁、边谋划、边推介”模式,加快已拆项目出让建设。老财院及原华联商厦打捆地块、市东新村、程锦物流、二钢地块、东湖雅苑等多宗地成功出让,部分项目开工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成效突出。投入改造资金8300万元,完成淮盛二村等17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惠及8973户居民。公共配套设施加快补短板,完成公安刑侦大楼、解放所等5个公安所队选址工作。

安置房建设回迁加快。全年安置房项目新开工项目3个、在建5个、回迁安置5个,开竣工、在建及回迁安置房共计12110套。解放路停车场、胜利东路棚户区、市东新村等正式开工建设。二钢新村一期、拖附厂宿舍、统一仓库、鸳鸯楼宿舍实现全部回迁,华联商厦项目力争春节前后启动回迁。在建项目分片安置。华阳淮畔、滨河花园AC地块将分别作为解放路以西和以东征迁项目集中安置点,红塔一期、二期作为红塔等3个城中村改造和李楼高铁片区集中安置点,五丰里公安宿舍、二钢新村二期等项目按照工期节点加快推进。

(四)加快综合整治,社会环境呈现新风貌

文明创建成果丰硕。深入开展“十项提升行动”,圆满完成创城迎国检各项任务,助力蚌埠成功创建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公益广告宣传,制作特色城市小品5处,率先在全市设计使用龙子湖区LOGO标识,问卷调查群众满意度位居全市前列。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的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升级改造香榭兰庭等3个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群力街等4个农贸市场,市场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持续推进“三治一补”生活小区整治,125个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深入开展以“孝善龙子湖、文明伴我行”主题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打造8个志愿服务品牌社区、6个主题鲜明志愿服务广场,“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从我做起”等活动成为特色品牌;11名同志分别当选为“中国好人”、“安徽好人”、“蚌埠好人”。全省首创“家风家训教育实践基地”在延安路社区揭牌,龙河社区被授予“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成为全省4个、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
    城市管理再上台阶。率先建成区级标准化指挥中心,处置交办案件5.5万余件,数字城管工作处于全市领先位次。集中整治实现常态化。开展取缔露天烧烤系列专项整治,突出抓好重点区域管控和差时管理,实现管理全天候、常态化;取缔9处非法加工采石点,对非法盗采进行全方位、集中打击,着力加强重要山体、水体生态功能区保护防违控违扎实有力。制止和拆除新生违建96处、1.7万余㎡;推行存量违建分类处置,拆除违法建筑471户,助推创城样本点整治提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等顺利实施。外立面整治成效明显。拆除各类违规户外广告404,统一规划更新店招店牌3900余处,清洗粉刷建筑立面污损不洁7.3。率先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农村垃圾治理以全市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在2016年度农村垃圾治理民生工程考核中位列全市县区首位。

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保持对刑事犯罪严打高压态势,开展“守护平安”等6个系列专项行动,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87起,刑案发案率下降14%,为近年连续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对城中村邪教活动等4个重点地区、9个问题,实施挂牌集中整治。完成区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配置联合接访工作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群众安全感调查中心等多种集成功能。深入推进以“四网”工程为重点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社会视频资源整合和统一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市区实现治安监控视频全覆盖。落实社会治安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建档管理精神病患者511人,确定重症监护人并纳入定补奖励51人;规范社区矫正管理,156名矫正人员全部纳入电子围墙管理;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打击6家涉嫌非法集资组织,守住金融安全底线。以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化解为重点,化解省市交办案件2件,实现十九大期间零进京、获得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公开招聘198名城市社区网格员,投入创城、十九大维稳安保等中心工作,充实了新的力量。安全屏障持续巩固。开展“百日除患铸安”专项行动,引入第三方进行排查诊断,查处各类安全隐患1030余处,责令整改完成1014处,整改率达98%,完成市级重点隐患整改1处,全年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学校食堂等重点区域餐饮食品加强安全监管,实现21家中小学及幼儿园视频厨房建设环保整治强力推进。按时办结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事项;立案处罚企业11家次,查封扣押违法排污企业6家。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开展保卫蓝天行动,完成81家中小餐饮单位、3家建筑企业施工扬尘整治、2台工业燃煤锅炉改造,实现午、秋二季秸秆禁烧“零火点”。

(五)倾力社会民生,幸福生活再添新指数

民生保障加快健全。全年民生投入6.7亿元,增长21%,占财政支出比重89%25项民生工程得到深入推进。新增就业760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9018人,征缴职工养老保险2.2亿元,超额完成任务。发放城乡低保金2543.04万元,惠及66191人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205.17万元,惠及964人次;加大困难群众法律援助民生保障,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15件;积极创建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建立军人服务中心,双拥投入1038.31万元;养老投入299.67万元惠及7324人次;救助贫困残疾人3530人次,投入资金284.28万元,启动“一码通”残疾人居家托养新模式试点13629名中小学生免除教科书费用;农家书屋增配落实到位。按序时进度推进李楼新村、龙淮花园、和煦幸福城公租房实物配租工作,全年2批次共计374户群众实现安居梦。各项民政救灾款项物资发放到位,为城乡困难群体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95件,实现应援尽援。全面完成社区(村)活动场所改扩建任务。

教体事业蓬勃发展。坚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教育投入持续增大。推进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投入资金4000万元、完成行知实验学校中学部迁建项目主体工程;投入资金近1300万元,完成中小学幼儿园校舍维修及教育装备持续升级项目;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加快区全民健身体育场及游泳馆建设;启动淮滨路小学等4个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拨付义保经费986.7万,完成全年指标任务的105.3%。加强师资干部队伍建设,新招聘教师86名,年增加投入500余万元,新增3个市级“名师工作室”、2个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探索幼儿园多元化办学,成立“区域学共体”,以公招方式扩大“公建民营”幼儿园数量。特色办学精准有效,延安里小学通过市级特色学校评估验收。凤一小、三十一中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和“全国国际象棋特色学校”;机关一幼啦啦操比赛获全国冠军、中等城市广场舞邀请赛获全国第一名;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凤二小《深井救援机》获一等奖、和煦小学获二等奖。

医疗卫计紧抓不放。助力我市顺利通过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综合验收。投入2400万元用于基本药物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医疗卫生及计划生育事业的7个方面专项建设。家庭医生签约66105人、签约率30%新农合参合25500人,参合率达122%全国第二届“万步有约”健走获组织绩效奖和优秀组织奖。持续做好全面两孩政策宣传贯彻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文化工作再传捷报。完成治淮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两站社区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改造工程,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改造项目完成投资2000万元,文化场所综合承载力明显提高。区文化馆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推荐为全国先进基层文化馆,为全省107家县以上文化馆中唯一一家。《兰花情》代表安徽省参加“2017上海金山全国秧歌舞蹈大会”,获最佳组织奖、最佳服饰奖。文化民生工程全部完成,率先在全市实现数字书屋全覆盖,“非遗”、戏曲进校园持续推进。

政府工作更加规范。健全政府及党组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省委巡视组提出的10项问题整改到位。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财政改革进度。政府及部门预决算公开得到深入推进,全年通过财政一体化平台直接支付资金11亿元、达100%,盘活财政存量资金4511万元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重点领域;完善债务管理机制,建立乡街财税服务机制、强化税收征管;建立政府性资金会审机制、规范资金管理审批;健全限额内招投标管理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离任审计和项目审计,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和效能激励机制。国防动员转型加快,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建设、征兵和人民防空工作得到强化。民族团结工作不断加强,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持续发展。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全面落实法检员额制绩效待遇。完成残联换届选举工作。正式启动社会信用建设。法制建设、外事侨务、机关管理、防震减灾、婚姻登记、政务公开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2017年,我区在省委、省政府表彰发展民营经济考核中得分位居前列,被授予全省残疾人康复社区康复示范区、全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集体、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目标考核省级优秀、第二届安徽省文明城区、连续两年获得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综合先进县区”、市食品安全A级单位(第二名)。区工商联、区科协、区行政执法局、区消防大队、区教体局等部门分别获得全国及全省县级“五好”工商联、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全省城管系统文明执法先进单位、全省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十九大消防安保先进大队、市教育主要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第一名)等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2017这一年,是龙子湖区爬坡过坎、负重升级的一年,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和荣誉,都是全区干群挥洒汗水、不忘初心的艰辛付出所换来,展示出全区十八万人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崭新气象。这一年,我们聚焦优势,加快推进以硅基新材料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硅基全产业链打造成型、一批尖端科技产品驰名国内,新的平台及优势正在形成,创新发展显示出蓬勃强劲的新势头。这一年,我们心无旁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发展中的棘手难题,一举解决困扰多年的华联商厦和二钢项目遗留问题,市东新村等多个停滞地块实现出让建设,旧城改造开发最沉重的包袱得以消除,老城建设迎来更加科学有序的新时期。这一年,我们初心不忘,实施积极的产业扶持政策和民生财政新举措,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持续感受到传递不息的施政温度,为迸发新一轮发展热潮积蓄了新力量。这一年,我们检视短板,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形成更加规范有效的议事规则和会商决策机制,持续不断释放改革发展的新动能。这一年区四大班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一心一意谋发展,广大干部勇担重责、共克时艰、突破重压求进位,全区百姓聚力同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跨越,为加快实现既定目标凝聚了新合力。

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驻区单位和新闻媒体,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龙子湖区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7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加快龙子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始终树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把政治建设和思想武装放在首位,坚决有力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必须始终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充分发挥龙子湖区的既有优势和潜力资源,突出硅基产业这个核心,加快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着力推进“一核两翼”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城乡建设中的短板问题,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加和提升民生福祉;必须始终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守纪律、讲规矩,着力转作风、强素质,为创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发展业绩提供坚强保证。

各位代表,过去的成绩值得肯定,但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引起我们的重视。当前,我区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不够快,财政刚性支出规模日趋增大;传统动力支撑作用减弱,新的发展动能培育缓慢,投资增量和结构性矛盾明显;城区品质能级亟待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旧城改造融资难等瓶颈制约依然突出;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均衡,各项民生设施配套总体不足,与广大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缺乏强烈的进取意识,决策力、担当力、执行力、落实力、服务力仍然不够,政务环境还需改善优化。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突出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创新图强的2018

2018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先行之年,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肩负着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目标的重大任务。区政府2018年工作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认真对照“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严格执行“七大战略、八大任务”,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创造新业绩,加快“一核两翼”发展建设,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财政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商直接投资增长8%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各项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省和市里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三大方面的工作:

第一、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深入实践新理念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第一动力,以产业结构优化为主攻方向,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空间布局以基础能力建设为重要支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重要基础,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深化创新引领,注入发展新动能

加速创新驱动发展。充分抓牢“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实验区、安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安徽首批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政策机遇期,全力推进重大创新攻关。加快(施普瑞德)高性能膜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深入支持国家浮法玻璃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发展,完善硅基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和配套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发展智慧经济。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经济、新模式,推动新业态集聚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主动与科研院所合作,对接设立院士站、博士后流动站,加快人才引进步伐。激发企业创新热情,支持企业以产业链为基础、按创新链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引导企业发扬“工匠精神”,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助力蚌埠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争创省著名商标2件、蚌埠知名品牌5个。

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强化新、老城区,城市、农村联动发展,坚持适度超前、产城融合,一体规划、集中建设,为“一核两翼”空间激活更多更新优势在老城区做“减法”。强化城市空间管控,加快化机厂等一批老工业企业退市进园,推动交通物流、徽商物流、大明沟市场、八一花园等6个地块土地上市,加大改造后区域的现代服务业及楼宇经济规划引进工作,让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商业活力在东部新区做“加法”。启动高铁新城建设,按照完善后的高铁片区单元控规,与蚌投集团共同打造蚌埠发展新名片。以医疗、教育、商务项目为引领,加快人口聚集区建设,加快补齐市政、公交、环保、物流等配套短板,激发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在吸纳轻资产项目中的潜力,努力将高铁板块建设成为京沪高铁沿线的品质新城。

(二)做强实体产业,提升总量增量质量

强力发展硅基产业。聚焦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重点倾斜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等核心区域建设。推进施普瑞德一期、中建材高铝玻璃、徽玻一期、环宇蜂窝陶瓷载体、汇达陶瓷熔块等已竣工建成项目实现量产。促进投资8.5TFT-LCD基板玻璃、台嘉玻纤、瑞龙玻璃机械、空心玻璃微珠、化机公司退市进园、中小企业产业园一期、东胜工业智能化生产线、玻璃机械交易中心等8个新开工和在建项目建成竣工,实现投产。推动中建材超薄基板、中恒新材料、中航三鑫等13个在库项目深耕市场、扩大产能、提升效益。计划新开工精工自动化玻璃钢化炉生产线、宏峰包装产业园等8个项目。力争2年内硅基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改造做大优势工业。加快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步伐,聚焦“机器人+”“标准化+趋势,大胆引进先进技术、持续提升装备水平,持续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扶持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滤清器、水泥等传统优势工业做强。建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库,加快推进液力机械液压缸制造智能化提升等一批项目,力争再培育1户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新培育2户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再认定2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培育安徽省工业精品2个、新产品2个。

打造特色精品商贸。推动北工地等玉石玉器销售集中进店经营,打造全市最大销售市场;加快宏业农产品批发、新城二手车、钢材市场等大型商贸流通市场改造提升,提高规模档次和运营绩效。加快电商产业及楼宇建设,引领传统商贸转型升级,深入提升中心区商贸品质,彰显东部商圈新特色

(三)扩大有效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做大做强承载平台。坚持园区共建、平台共享、发展共赢的理念,做实载体、做强功能、做优服务。加大供地保障。围绕首位产业和重点项目,坚持“优地优用”标准。有序推动东部城中村搬迁改造,加快与凤阳同城化对接发展;加快推进旧城区石油公司、铅笔厂等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实现产业重构、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淮光变建成,满足东部产城一体化用电负荷,推进黄山大道市政配套工程建设,实施LH2LS3、高汪路、D-3路及沿路管网电力工程建设,适度超前规划东部集中供水及排水管网建设

抓实抓牢项目投资。抓好项目调度。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分级分类强化项目督查调度,加强项目全过程跟踪。全年安排续建项目33240亿元,强力推进在建重点工业及文旅、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努力完成全年500亿项目谋划、150亿以上投资到位的任务。

着力做好融资工作。积极协调开行贷款资金落实,引进央企及其他社会资金参与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产业专项资金,争取更多项目挤进国家和省里、市里盘子;发挥区属公司的平台功能,加快项目资本金配置,助推融资节奏加快,实现直接融资零的突破。

精准实施选商引资健全招商项目的评估机制,以硅基新材料产业为核心,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个,2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个。重点跟踪投资3亿美元的台玻二期、投资10亿元的中航三鑫1000吨窑炉及光伏太阳能玻璃全氧窑炉、柔性砷化镓薄膜电池等6在谈项目。强化环境招商和企业服务,提升帮办服务水平,常态化、精准化推进“千干扶千企”及“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营造“投资放心、发展舒心、收获开心”的发展氛围,发挥现有企业的信息人脉资源优势,对土地、项目、环境、政策、楼宇、设施等6类信息动态更新全面共享,吸引更多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形成“招一个、引一串、带一片”的乘法效应。

(四)着眼乡村振兴,促进三农结构优化

提振农村发展活力。充分挖掘城郊自然环境、山水林地、田园景观、地域文化等资源禀赋,以生态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技术输出和深加工等为重点,引导产业化聚集发展。大力发展瓜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本土特色果蔬嵌入“李楼名品”标识。扶持鹅业综合发展。打造形成3万只种鹅核心群,30万只种鹅的繁育基地;完善网络平台交易,打造集种鹅+孵化+养殖+加工+销售“五位一体”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抓住二轮土地承包再“延长三十年”的重大机遇,加大土地流转集约,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完善农村道路安全设施,全面落实林长制、河长制,把农村建设成为美丽舒适、令人向往的田园新居。

循序开发特色小镇。围绕优势产业,依托近郊山水景观资源,提升农村环境、发掘特色产业。启动玻璃产业小镇申报与建设,以硅基产业示范区为核心支撑,融合“百花谷”和万绿生态园的绿色板块,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特色产业类小镇。启动大明文化古镇申报与建设,力争二期景观基本建成,一期运营业绩实现新提升。深化李楼乡优秀旅游乡镇创建工作,启动民宿建设三年提升计划,开展旅游品牌创建活动。

第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惠民新举措

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聚焦群众关心的事情,抓重点、补弱项,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早日形成,提升群众安居生活品质,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注重平衡充分,加快统筹城乡改造

深入推进“三改”工程。稳步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完成圈堤小区1046号大院、毛巾厂宿舍二期、血站北侧、朝阳城中村等结转在拆项目。推动解放路两侧和区全民健身体育中心周边改造任务完成,系统推进治淮路东段两侧、凤阳路东段两侧区域改造,谋划滨河花园BD地块、石油站宿舍周边等一批新项目。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收官。新启动胜利四村小区等45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计划总投资约1.4亿元,将惠及群众28600人。

保障推动城市大建设。做好新水蚌线迁建、延安路淮河大桥、蚌五高速、黄山大道(老山路-凤阳界)、司马庄路(京沪铁路线-胜利东路)等市级重大项目的保障工作。启动行知路(新淮路-凤阳东路)、LS3路(胜利东路-LH1路)、LH2路(LS1-LS5路)等区级支路建设,力争全部建成通车;推进李楼乡政务服务中心、农村自然村改水改厕、公安队所、全民健身场馆等民生公共服务项目。

加快实施回迁安置。健全联络协调机制,根据施工合同约定倒排工期,确保被征迁群众如期回迁安置。力争实现华阳淮畔、滨河AC地块、五丰里公安宿舍、二钢二期、红塔一期二期等5个安置房项目建成安置,解放路停车场、胜利东路棚户区、市东新村、红塔三期、老山二期等5个在建、新建项目建设加快实施。

(二)顺应群众期盼,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发展繁荣教体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教育布局规划,着力打造龙子湖实验学校、三十一中、凤一小、师范附小、凤二小教育集团等一批精品学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投资2亿元启动一批新建小学项目;着眼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积极引进上师大附属国际学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深入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新优质学校和市级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全民健身体育中心作用,全力保障2018年省运会承办赛事工作,完成农民体育民生工程任务。

实施“健康龙子湖”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布点,积极引进蚌医附院附属口腔医院(皖北口腔医院)、仁济心血管专科医院等项目;以基因检测项目等高端医疗项目为中心,打造服务类为主的精准医疗产业园和科技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家庭和谐幸福。试点“幸福养老”工程。深化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驰而不息抓好创卫工作。

夯实文化惠民基础。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继续争取改造一批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建成3000文化馆新馆和2000区图书馆,完成区文化创意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持续开展文艺下乡、进社区活动,全年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不少于40场次。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卫调花鼓争创国家级“非遗”项目。抓好旅游项目规划编制和服务工作,推动旅游目的地建设

抓好十大民生实事。在强化对城乡弱势群体关爱帮扶举措的基础上,围绕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和提标民生幸福指数,2018年我区将推进以下十大重点民生工程:

1、完成安置3000户,做好第六批公租房实物配租工作;

2、完成25个以上老旧小区整治改造;

3完成区全民健身体育场及游泳馆省运会保障项目

4、完成永平路、行知路建设;

5完成行知实验学校建设并投入使用

6、完成区公安刑侦大楼建设,启动消防二中队和解放所等23个公安所队项目建设;

7、基本完成数字档案馆建设;

8、启动李楼乡集中供水项目,增设东部新区公交线路;

9、启动淮滨路小学二钢小学、红塔小学等学校新项目建设;

10、启动城市街头游园建设3处。

(三)建设生态文明,营造美好社会环境

坚持城乡环境、精神文明、社会管控“三位一体”,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品质经营社会和谐环境,努力营造绿色、清洁、有序、安全、稳定的环境氛围。

严格实施生态治理。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助力蚌埠建设全国文明生态城市。抓好“净气、净水、净土”工程。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大气污染和废水治理向常态化转变,细化扬尘管控,加强城区渣土运输统一管理;加强包保严控,确保全年秸秆禁烧“零火点”。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惩处超标排放、偷排漏排等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和GDP能耗下降任务。深化“绿色”行动。完成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新增造林面积800亩、城市绿化面积15

不断提升文明形象。坚持“创建永远在路上”,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复查迎查准备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域化实践,孵化培育龙子湖特色价值观广泛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做强“孝善龙子湖 文明伴我行”主题服务品牌。强化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及现有小区物业管理,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打好交通拥堵整治、城乡环境整治、背街小巷整治“三大”攻坚战。

深化优化城市管理。加快城管体制改革,严格落实网格常态管理。试点建立“文明诚信经营户”创建动态考评体系。深入开展系列专项整治,妥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按照省市区“两治三改”三年计划工作要求,坚决清存量、严格控增量,做到应拆尽拆、应改尽改、应用尽用,助推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拆违改造。

全面加强安全监管。落实省、市安全生产领域体系改革,积极构建安全生产“六项机制”,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能力。深入贯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社区微型消防站实现全覆盖。紧扣食品安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努力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完整监管闭环。积极申报省级食品安全县区创建工作,助力蚌埠创建国家级食品药品安全城市。

抓实抓稳社会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聚焦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健全社区治理体系。打造区、乡街(中心)、社区(村)三级综治信息化平台,建成1个以上达到国标的乡街(中心)综治中心及5个以上社区(村)综治工作站。深入推进“四网”工程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对治安复杂、问题突出的部位进行挂牌整治,保持治安大局平稳,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推进“七五”普法深入实施。统筹推进法律援助、警民联调、人民调解、劳动监察工作规范提升,完成区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加大信访积案排查化解,持续开展非法集资领域排查处置工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完成社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统筹推进其他工作。启动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实施纲要》,落实基层民族宗教政策,认真抓好妇儿《两纲》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外事、侨务、对台、人防、应急、档案、双拥、国防动员、老干部、老龄等工作,支持工青妇、工商联、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第三、坚定树立正确政治方向,提升政府新气象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做到“四个自信”、“五个纯粹”,坚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岗位上行动上,努力锻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龙子湖铁军,努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民满意政府。

(一)践行十九大精神,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真正把学习十九大精神成果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学以致用中见诸行动,切实把十九大确定的宏伟蓝图和目标任务转化为工作中的“路线图”和“施工图”,确保十九大精神在龙子湖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深化依法行政,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工作部署,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密切与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民主协商。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推动行政部门职责法定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监督体系建设,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加快推进政府领域各项改革,加强调查研究,多渠道、多领域、多方面征求意见,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创优“四最”营商环境,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加大重点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严格绩效管理,严肃行政问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政府服务质量与效率。

(三)加强党的领导,引领党风廉政建设。坚定不移落实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政府党组自身建设,认真开展政府系统党建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第一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落实到“五位一体”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强化审计监督,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决执行新修订的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实施细则,切实抓好廉洁自律,注重勤俭办事,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同志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未来发展任重道远、嘹亮号角催人奋进。让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发展实践,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方位、把握新矛盾、开启新征程,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万众一心、不忘初心,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龙子湖篇章,为蚌埠早日实现“两个中心、两个全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