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2月27日
在蚌埠市龙子湖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 长 周成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与《龙子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5年,是全区上下砥砺奋进的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带来的严峻挑战,坚持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相结合,深入推进老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双轮驱动,科学研判,积极应对,着力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在经济新常态中展现新姿态,各项事业都得到了较好发展。2015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2.48亿元,增长9.6%,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4%、10%、8%,财政收入完成8.3亿元、增长1.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亿元、增长13.1%,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70元,分别增长9.2%、11%;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0.9亿元,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攻坚产业发展,经济质量不断提升
凝聚产业强区共识,加大政策扶持和协调服务力度,着力培育优势工业、壮大特色商业、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呈现出提质增效的稳健态势。
硅基产业聚力崛起。结合产业发展布局,完成蚌埠东站南侧地区控规和高铁工贸园区控规修编工作,启动硅基产业规划。重点项目加速实施。中建材0.2mm超薄基板项目科技水平世界领先,中恒新材料高纯氧化锆项目全面竣工投产;台嘉玻纤、金刚玻璃等6个重点新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50亿元。全区硅基新材料企业总数已达15家,当年实现产值30亿元,呈现聚集发展态势。2015年9月,我区被省政府授牌命名为全省唯一的“省级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传统工业转型向好。规模总量持续扩大。2015年,全区新增规上企业7家,工业总产值完成104亿元,增长5%,其中机械制造、滤清器、船舶、水泥、肉类加工等优势工业实现产值74亿元。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全区拥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1家,完成产值36.8亿元,增长13.1%;申请发明专利技术560件,引进转化运用科技成果29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5亿元,新增富博医药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液力机械装备提升及实验中心全面建成使用。退市进园加速推进。省政府批复我市东西两个区老工业企业搬迁规划,我区化工机械厂等5家企业正式启动搬迁改造。
商贸服务增势强劲。2015年新增益成商贸、香百合大酒店等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家,服务业增加值实现40.59亿元,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加速向100亿元台阶迈进;实际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增长51%,实现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增长86%,共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和备案注册企业36家。东方新天地商业北区建成运营,华亿购物中心、香榭兰亭商业东街主体基本建成,国祯广场即将完工,与金润国际广场、火车站商圈互融呼应,城市东部商业中心基本形成。文化产业规模初显。大明文化园办公区建成使用,1-4号度假酒店、温泉度假区和独栋酒店区主体完工;投资亿元的白玉精品市场全面运营,新增玉器加工经营户近300家。积极推进“一刻钟便民服务”网点建设,落实创业创新政策,新登记注册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792家,推动蚌医一附院、心里城周边商业环境不断改善,二钢农贸市场实现改造提升,全区商贸网点不断完善。
城郊农业转型加快。编制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项目区入驻农业、林业企业7家,形成林、果、花、苗四大板块。设施农业形成规模。经营面积达3000亩,形成设施蔬果、畜禽规模养殖、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张巷500亩示范园形成链式带动效应。林业建设成效突出。完成人工造林1776亩,全面超额完成市下达目标,东芦山等石质山造林成果显著,成为全市先进典型。观光农业汇集发展。投资分别达2亿元的万绿生态园、江南园林等生态农业项目初具规模,占地面积近2000亩。农村土地确权正式启动,全面完成森林防火和防汛抢险任务。
(二)攻坚城市建设,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实施大建设及棚改项目37个,征迁面积30万㎡,交付净地1000多亩,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旧城改造迎难而上。棚改工作全面发力。新启动海员宿舍及汽车北院、毛巾厂等13个棚改项目,困扰我区多年的二钢棚户区今年6月再次启动、年底基本拆成净地,徽商物流钢材市场关闭,原一毛厂、东风五街小学等3个地块实现当年启动当年交付净地。开行项目取得突破。全区共有17个项目列入国开行贷款改造建设,其中棚改项目1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2个、新农村建设项目1个,已启动船厂东侧及华阳厂周边、红塔二期安置房等项目12个,2015年累计放款额度5.94亿元,完成海事局宿舍商品房实物安置首批试点任务。
存量土地成功出让。公安五丰里、胜利东路棚户区、二钢C地块、大桥停车场等6块净地实现挂牌出让,分别由圣力、亿佳等6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取得开发权限,挂牌总量达400亩,土地成交价突破5亿元,在房地产不景气的形势下,实现新突破。
安置房建设再掀高潮。安置房建设完成投资12.5亿元,新开工面积30万㎡,竣工22万㎡,实现当年开工面积历年最高。红塔一期、二钢一期、拖附厂宿舍、统一仓库、鸳鸯楼等安置项目加快推进,明年将陆续交付使用。难点项目创新解困。滨河花园AC地块、船厂东侧及华阳厂周边地块创造性地实施“定房价、竞地价、政府全回购”的新型安置房建设模式,引进十七冶等央企开发建设。桃园新村、老山安置房、雪华山庄、泗水苑、18#棚户区等实现全面回迁,全年安置回迁突破6000套,回迁量历年最高。
大建设项目加速推进。已实施的重点道路全面完成建设计划。中环线东段、黄山大道东段等8条骨干道路正式投入使用,胜利东路综合提升、国强路退市还路等顺利完工,新增通车里程30公里;曙光七巷、曙光十巷、解三路南延等二级道路改造顺利推进。交通干线日益强化。中环线北段完成征迁、正在加快建设,台玻大道开工建设。蚌五高速正式启动,与我区境内的京沪、京福高铁及京沪铁路、水蚌线构成蚌埠交通中枢,我区将全面进入东部“高速”时代,在全市东向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日益突出。
拆违控违强力实施。保持对新生违建的零容忍,坚持控违必严、违建必拆,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对辖区15个行政村实施包保巡查,坚持定期集中助拆、问责追究制度,保持对新生违建的高压态势,通过集中行动和重点整治,全面完成卫片图斑定向清除任务。
(三)攻坚项目投资,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加快平台开发建设,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和主要路径,着力实施园区建设、产业招商和项目拉动,实现资源汇聚、精准开发,发展潜能进一步激活。
园区建设不断推进。玻璃新材料产业园已入驻9个项目,投资总额达40亿元,园区内全长1.2公里古杏路动工建设,园区外围朝阳村三里岗实施征迁,为园区的发展进一步提供预留用地。高铁新区8平方公里范围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累计铺设自来水管、网线6.5公里,供电线路架设3公里,改造排灌沟2.2公里,建成主次干道7条计11.5公里。新规划硅基产业园4平方公里,当年实现项目进驻6家,形成聚集发展态势。占地146亩的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正式启动,首期建设5万㎡以上的标准化厂房,推动形成“集约用地、产业集聚”效应。
投融资平台初见成效。新成立高铁工贸园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光大银行合作发行信托产品实现融资1.2亿元;向农发行申请贷款2亿元,实施园区内城中村改造,不断盘活园区存量土地;给市土地收储中心提供土地收储、解决资金1亿元,为园区长远发展筹集建设资金。
招商引资多措并举。主题招商精准有力。锁定重点地区,派员驻点昆山,在昆山地区举办大型集中招商活动,成功举办“龙子湖·新昆山”、昆山台商蚌埠行等3场招商推介活动,多层次拜访台企及昆山市台协会,成功打开台资招商工作新局面。政策引导发挥效应。出台《龙子湖区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发挥政策引导的杠杆效应,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在用地上优先保障,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扩张。以商招商不断发力。聘请31名招商顾问,提供招商信息,对接交流洽谈,与100余家玻璃新材料企业取得联系,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招商的重点方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一年来,成功引进合钛科技、瑞龙玻璃机械生产线、吕顺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等4个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额达40亿元。
项目支撑持续有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房地产完成投资22亿元,社会事业和其他类项目完成投资28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深入推进。年产100万台高效节能电机、年产5000台中高压数字化固定开关等项目即将建成投产,省“861”、市“3461”行动计划项目完成投资47.5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47%。医教类项目加速实施。投资1亿元的蚌医附院全科培训楼主体封顶、投资5亿元的肿瘤综合楼主体开工,总投资10亿元的安徽科技学院新校区一期教学楼、公寓封顶。项目储备总量提升。谋划入库项目88个,总投资规模达40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4个、总投资153亿元,计划新开工项目50个、总投资221亿,储备项目14个、总投资28亿元。
(四)攻坚管理创新,平安建设不断提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突出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升社会和谐程度。
创城工作富有成效。建立健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机制,强化测评体系分解和难点包保,坚持每周跟踪调度和短信通报制度;成立23个联合包保组,对所有社区实行三级联合包保;集中开展了55个老旧小区和城中村“三治一补”专项整治、主次干道店招店牌统一制作、学校周边环境清理、农贸市场内外整顿、铁道两侧卫生死角集中清理等活动,累计投入各类创城资金7000余万元;新招聘城市管理、交通协警65名,“扫盲点、清乱象、攻难点、提标准”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区市容秩序有了明显提高,创建工作获得上级创城检查组和辖区居民的肯定。
城市管理有序推进。管理力度持续加强。重拳整治市容乱象,拆除户外广告1.3万平方米,统一规划设置店招店牌2900余块,更新外立面2.3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清理取缔占道书报亭79个;查扣非法营运车200余辆;全面清理取缔国治街北段、新淮路东段等骑路市场,拆除乱搭乱建800余处;在蚌医一附院周边区域试点运行道路停车收费管理,开展农贸市场、早夜市排挡系列专项整治,投入3000余万元实施国强路市场退市还路,对火车站、蚌医一附院、老财院周边区域进行环境综合提升改造。城乡环境显著改善。环卫属地化管理全面落实,实施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及市场化运营管理,老旧小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持续推进;辖区10条道路环卫作业服务、李楼乡环卫作业服务等两个市场化项目招标顺利进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基本实现。
平安建设不断增强。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依法打击“全能神”等邪教组织,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及非法集资、传销等违法行为,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现象得到有效治理。信访积案化解富有成效。强化领导包案、属地管理责任,加大跟踪督办力度,全年办结各类信访案件268件,化解积案69件,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依法治区和“六五”普法成效显著,“大调解”体系形成制度化,及时化解征迁拆违、企业改制等矛盾纠纷100多起,安置帮教、社区矫正依法规范运行,法律援助惠及困难群众502户1885人。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创新监管模式,根据行政辖区设置基层所,推行所长挂任乡街职务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严厉打击食品安全、商标侵权等案件,先后开展9次集中整治,市场经济秩序不断规范;4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申报省著名商标2个并获批。安全生产不断加强。以消防安全和危险爆炸物品安全管理为重点,组织检查组30余批次,相继开展职业健康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等,检查企业260家次,责令整改安全隐患700余处、取缔非法生产小企业2家。
环境保护力度增大。加大对噪音扰民、建筑扬尘、废水排放的监督处罚,将大气污染防治列为政府重点工作;按照“工厂停产、商贸停业、工地停工、车辆停运、干部停职”的要求,严格追责问效;对渣土车、夜间烧烤、城市煤炉集中进行重点整治,全区连续三年被评为秸秆禁烧“无火点示范区”。
(五)攻坚民生事业,社会发展持续进步
加强优质服务,统筹推进社会保障和民生事业,相继投入民生资金4.2亿元,涵盖群众基本生产生活、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24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社会事业全面提升。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投资3900万元着力改善办学条件,龙子湖实验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凤二小和煦校区及3所幼儿园建成使用;招聘编外教师44名,选派优秀教师赴上海跟岗学习,并与长宁区教育局签订合作协议;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特色办学,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特”的办学局面,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国家验收,自编地方课程《美育》受到教育部长亲自点赞。广泛开展农民体育活动,健身路径得到充实更新。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李楼乡卫生院、东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步伐加快,全区拥有一类综合医疗机构13个,床位850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60人,家庭医生试点工作初见成效;计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优惠奖励政策得到落实,性别比不合理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体育中心启动建设,免费开放文化站馆,开展各类免费培训班100期,受益群众达2万人次,“文化辅导培训下基层”被省文化厅授予“群众文化辅导优秀品牌项目”;《兰花情》参加省“群星奖”优秀节目展演,《鼓乡女儿》在“美好安徽舞起来”广场舞大赛中荣获全省第一名。基层组织建设稳步推进。专项列支1000万元,全力保障社区服务、村级党建、办公活动场所等基层政权建设;开展和煦、建华等城市社区标准化办公用房建设,汪圩、老山等5个农村社区办公用房相继建成。
群众福祉持续增进。完善城乡居民社会救助体系,发放低保金2706万元,实现应保尽保;救助患重大疾病等特困弱势群体1810人,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00余万元;城镇医保参保达到58512人,新农合覆盖率达到107%;开展就业帮扶行动,新增就业9518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申报个人小额贷款1048万元;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累计投入2400万元开工建设公租房200套、实施廉租房实物配租1100户、发放租金补贴359万元。惠农政策严格落实。发放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等各项补贴资金417万元。
行政效能不断提高。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法制审查机制,认真执行区人大决议,坚持重大事项向区委、区人大报告、向区政协通报制度,主动听取各党派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积极办理议案建议。政务热线畅通快办。积极受理市长热线投诉、网络问政和电话咨询,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进行转办回复,办结效率不断提高。作风建设深入开展。狠抓“三严三实”问题清单整改落实,成立区政务服务大厅,简化办事审批流程,为企业、群众和社会各界提供便捷服务;狠抓机关效能建设,改进机关签到考勤制度,加大明察暗访力度,考核督查向重点工作延伸、向条块单位延伸、向整改督办延伸,全区效能问责14人,其中诫勉谈话5人,经济处理7人,党政纪处理4人,机关“慵懒散”现象明显减少。
政府性改革稳步推进,机关职工社保、公务卡制度、公车、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完成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征兵、人民防空工作。统计、审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机关事务管理、公共机构节能、防震减灾、婚姻登记、基层政权建设、民主管理、政务公开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2015年,龙子湖区在发展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即将到来的“十三五”铺就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即将过去的“十二五”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回顾“十二五”的五年,是龙子湖区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是城乡发展面貌变化最大、转型发展方向最明晰、社会受益面最广的五年。
这五年,我区承受区划调整带来的经济总量、重要增长点大幅削减和驻区单位外迁、重点企业退市进园带来的阵痛及压力,因地制宜、埋头苦干,在困难迭加的发展空间中赢取更大的收益,牢牢把握了平稳较快的发展轨迹。全区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4.3亿元,比“十一五”末累计净增184.6亿元,累计增幅154.2%,实现总量翻番。“十二五”期间滚动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42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7亿元,累计增幅370%,于2014年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纲要确定的超百亿目标。“十二五”末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1.3:49.3:49.4,呈现出工业拉升地位突出、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的新趋向。
这五年,在老城改造中,面对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我们全面调度、统筹施策,实现了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全区实施大建设及棚改项目88个,征迁面积450万㎡,已建成和基本建成项目68个,成功改造40个棚户区(城中村),开工建设27处安置房158万平方米、竣工116万平方米,累计回迁10023套;已建成19个现代小区,8个安置项目加快实施,配套建设金润国际、国祯广场等多个商业综合体,奠定了蒸蒸日上的蚌埠东部商业中心地位。
这五年,在新区开发中,我们谋求增强核心竞争力,完善了产业规划设计,出台系列政策护航企业建设,持续加大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高铁新区板块呈现出全面发展的兴旺态势。围绕玻璃新材料、新能源、机械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快产业招商,引进台嘉玻纤、中建材玻璃基板等一批重量级企业项目,总投资达198.5亿元人民币,形成了以硅基新材料产业为核心的主导产业集聚群。
这五年,面对群众期盼和社会关注,我们突出特色、统筹全域,攻难点、抓重点,不断加强教育发展、卫生医疗、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社会保障和民生工程,全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和所有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位离退休老同志、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驻区单位和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龙子湖区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总结过去五年的历程,审视当前的发展现实,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较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在培养期,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排名仍然靠后;城市改造处于攻坚阶段,棚户区、城中村的彻底消除还需较长时间的努力,安置回迁工作仍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文明创建的质量、城市管理的水平、民生保障的程度,与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需要更好地提高;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社会管理中仍存在较多的矛盾隐患,需要进一步化解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判,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主要发展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区目标攻坚冲刺的关键阶段,研判未来五年大环境、大趋势,我区既面临一些挑战,也面临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龙子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确定今后五年主要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主线,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蚌埠重返全省第一方阵为总体目标,坚持老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双轮驱动,大力实施“产业为先、民生为本、生态为重、创新为要”战略,加速转型、夯实路径,提升品质、优化环境,推动形成“经济繁荣、生态优美、社会和谐、底蕴深厚”的现代龙子湖区新局面。
今后五年主要奋斗目标:到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年均增长11%;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51:48。财政收入14亿元,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亿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传统口径完成500亿元以上。全面完成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人口计生、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稳定、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主要工作任务:
——坚定不移抓新型工业,让硅基产业品牌更响。进一步完善硅基产业园规划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引领,借助“互联网+”等现代发展平台和互联互通渠道,加大技术和管理创新,发挥政策叠加优势,打造硅基精品工程,力争在“十三五”末,建成规模宏大、科技领先、效益丰厚的省级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基地。同时,加大对传统优势工业的帮扶改造。着力提高一批成长性项目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坚定不移抓现代服务业,让商贸业态品质更精。完善现代服务业总体规划,结合老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借助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发挥现代服务业在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融合作用。巩固提升老城区商贸业态集聚发展,有序改造开发优质商业地块。借助高铁、高速等区位优势,推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总部经济快速发展。充分利用山水自然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向更高形态发展。
——坚定不移抓精品农业,让农村转型发展更好。充分发挥城郊农业的优势,加大土地集约流转,加强龙头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品牌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在提高农产品科技附加值的同时,实现产业延链增值发展。进一步完善村庄体系规划,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出行条件,完善设施功能,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加快农民向市民转变。
——坚定不移抓规划引领,让城市承载能力更强。全面完成棚户区、城中村及工业退市进园等城市改造目标任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城市改造规划,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基本出发点,把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作为基本考虑,合理确定项目空间布局和安置方式。注重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充分考虑改造后的市民就业需求,坚持“连片开发、产业优先、功能整合、社区和谐”的理念,将城市改造与培育新型业态、推进产业集聚、保护历史文化、建设生态城市、完善市政设施等融为一体,实现城市肌理的协调性、空间布局的合理化,促进城市功能和产业发展的同步提升。
——坚定不移抓社会管理,让城乡发展环境更优。加快建设服务型、法治型、开放型政府,推动扁平化、网格化、数字化管理,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和运行质量,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政府应对风险能力,及时化解社会矛盾,调节利益诉求。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示范社区创建,增强基层自治能力。加强文明创建工作,提高城市常态化管理水平。
——坚定不移抓民生事业,让社会保障体系更全。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教育经费“一个提高、三个增长”。推动基本医疗服务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流程规范化、保健均等化,实现疾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加快人口服务体系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计生工作质量。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城乡文化。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统筹城乡就业,确保完成各项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0%以上。健全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创建残疾人综合示范区,抓实妇儿保障机制建设,切实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持续做好民族宗教、双拥、武装、审计、统计、低保等各项工作,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坚定不移抓环境保护,让城乡生态更美。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打造绿色城区,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突出抓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污染防治、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管理,确保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完善环保监管体制,基本建成环境监测预警、执法监督和事故应急体系。
——坚定不移抓改革创新,让内生动力更活。着力攻坚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政府“三资”管理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动态平衡机制,探索滚动式中期预算规划。健全权责利相结合、借用还相统一的债务管理机制,债务规模实行总量控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性建设、管理、服务投资,支持PPP模式试点。统筹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社会教育等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保障共享、服务均等,以改革的实效提升百姓获得感。
三、2016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速年,也是我区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产业聚力转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与“十三五”规划相衔接,2016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按原有口径),亿元以上招商项目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出生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市下达的目标以内。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硅基首位产业,培育工业发展新引擎
以新型工业化为目标、以龙头项目为引领、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环境优化为保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做强硅基产业,推动工业经济由重点企业支撑向产业集群支撑转变。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总投资3.4亿美元的台玻电子级玻璃纤维生产线、总投资3亿美元的合钛科技大规模集成电路板、总投资6.5亿元的高铝高碱高强触摸屏盖板玻璃生产线、总投资6亿元的徽玻高棚硅高端器皿生产线、总投资5亿元的合肥工投·中小企业产业园、总投资3亿元的中建材化工机械园、总投资3亿元的瑞龙玻璃机械生产线、总投资2亿元的吕顺工业机器人和永华电机、圣力开关等项目建设,力争总投资50亿元的8.5代TFT玻璃基板生产线落地开工。
整合产业资源要素。盘活存量土地。启动朝阳新村和老山村二期征迁项目,释放胜利东路以南1000多亩存量土地,使硅基产业园东西连为一体,全力保障中建材玻璃新材料项目所需,进一步拓展硅基产业集聚空间。整合朝阳工业园老项目,对不符合产业定位或未完成协议投资的项目予以腾笼换鸟。充分发挥区投资大厦和星宇文化产业园创业孵化器的作用,加快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完成台商产业园1200亩土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石油公司、徽商物流钢材市场等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进度和传统工业项目“调、转、促”进程,筹划建设众创产业园,实现产业重构、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大力实施产业招商。进一步推进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外聘招商,深入对接昆山台资产业转移和广东硅基新材料企业,重点跟踪德力股份投资建设的德力5.0中硼药用玻璃生产线、佛山高立威玻璃机械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玻璃磨边设备生产线、杭州中恒集团投资建设的新能源·互联网储能等项目。通过持续不断的跟踪洽谈,力争2016年有一批台商企业落户我区。
强化帮扶企业措施。完善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办法,发挥好投资发展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融资、参股、担保的功能,促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现产业集聚。落实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领导干部和工作部门帮扶责任制,帮助企业、项目解决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加大外部环境保障,严厉惩处阻挠企业发展、干扰项目施工的违法犯罪行为,着力为企业构筑安全稳定的发展屏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容量和水电气管网设施配套问题。努力搭建人力资源平台,主动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
(二)聚焦商业中心建设,不断推进产城新融合
以繁荣城市、服务发展为目标,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商贸中心,留住本地消费,吸引外来消费,建成带动辐射作用强、服务功能全的城市东部核心商圈,增强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提升老城商业区品质。以“两纵两横”商业集群建设为引领,持续优化凤阳路、解放路等商业主轴和两站商圈、蚌医商圈产业布局。结合旧城改造,加快推进城市之光、滨河花园、大桥停车场、市东新村、二钢等地块等多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促进华亿广场、国祯广场、香榭兰庭内街年内全面建成运营。结合创城示范路建设,做好商业配套基础设施和绿化景观建设,将老城建设成为功能更加完善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活力带。
加快高铁新区商务区建设。不断完善高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高端商务、总部经济、城市综合体、电子商务等产业聚集发展;利用蚌五高速公路出口,谋划专业物流园;结合硅基产业基地,打造区域玻璃交易中心;调整黄山大道以南用地规划,为仓储物流、新兴产业提供发展空间。
谋划特色街区专业市场。在凤阳东路,启动老工业基地特色街区规划,结合企业退市进园遗留下的历史烙印和特色资源,做好旅游、商贸、创业、主题公园等方面项目开发设计,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众创文化产业园”。在国强路与交通路,围绕蚌医一附院品牌资源带动效应,推动医疗、医药、器械、健康、养生产业集聚发展,努力构建体系完备、专业化程度高、市场规模较大的医疗健康产业集群。在治淮路东段,利用交通物流地块拆迁改造建设玉文化市场,整合光明街、余庆苑、玉金香精品白玉市场等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着力打造新型龙子湖精品玉艺街区,使玉器行业向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提升我区玉器产业的影响力。
(三)聚焦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实现农村新转型
以生态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为重点,加大规模经营、加快效益提升,引导产业化发展,持续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农村转型发展。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充分挖掘李楼乡村自然环境、山水资源、田园景观、地域文化等资源禀赋,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等特色高效农业,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形成以张巷农业示范区为主的瓜果生产区,以江南园林为主的高档苗木种植区,以万绿生态园为主的旅游观光区。加快推进绿康园现代农业园区、观唐园林彩叶植物、七里湖农庄、大明文化园建设;着力抓好龙子湖南岸生态保护区规划建设,积极吸引外资企业进驻开发。加快黄山大道东段与凤阳新城道路的贯通,通过同城化发展,推动贾庵、八里岗开发建设进程。
全面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科学确定农业生产、群众生活等综合服务区建设规模,加快李楼、张巷等重点中心村建设,致力打造“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环境宜居、管理规范”的社区型新农村。整治农村生活环境,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继续推进清扫保洁、收集转运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实施绿色家园示范创建活动,推进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开展整治的村庄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加强对老山新村、李楼新村等农民安置区的物业管理,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加快红塔安置区一期建设,全面启动二期项目,为城镇化发展打好基础。
推进土地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严厉打击盗采山石、乱占耕地违法行为。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取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方式,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推动土地集约发展。
(四)聚焦提升城区品质,打造城市建设新格局
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为目标,坚持高标准、高品质,深入推进棚户区、城中村征迁改造,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和群众回迁安置步伐,不断推动城市发展进程。
加速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完成商储车队、海员宿舍及汽车北院、原疏浚处小学等9个项目征迁工作。新启动宋庄二期、八一花园等10个征迁项目。完成统一仓库、拖附厂宿舍等5个安置房项目建设和安置工作。加快滨河花园AC地块、船厂华阳汽车厂周边、二钢新村二期等8个安置房项目建设进度。
着力解决融资难题。持续拓宽融资模式,确保如期完成旧城改造目标。加大国开行贷款资金使用力度,全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已取得国开行贷款总额34.42亿元,2016年争取开行贷款发放不低于9亿元,实际用款不低于70%;积极对接农发行、徽商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我区现有的融资平台,加大融资力度;积极引进央企、上市公司以及其他社会资金参与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项目建设,多渠道解决改造建设资金。加大地块招商推介力度,做到边拆迁边招商,净地一旦形成即可挂牌出让。
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蚌五高速、台玻大道、解放二路北段、中环线北段、马村路、珠城路等10个在建项目建设,完成总投资66亿元。做好延安路跨河隧道的前期工作,保障重大工程的顺利推进。新启动凤安东路、永平路等7条支路建设和医学院宿舍小区、两站小区等15个老旧小区道路及东货场路等5条小街小巷改造,计划投资5500万元。统筹做好施工环境保障,确保曙光七巷、曙光十巷、解放二路南段等4条道路完工交付使用。
(五)聚焦幸福指数提升,推动民生事业新进程
以保障民生、服务百姓为目标,加快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使群众生活更加健康安逸。
强化保障基本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实施住房保障、大病救助等25项共计8000万元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扩大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社会保障面,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孤儿、重症患者、重残人员等困难群体救助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慈善救助活动,筑牢弱势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线。
建设区域文化体育中心。围绕东部城区文化体育中心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行知中学新校、体育场馆、文化馆及老年活动中心等重点文体项目建设,持续推动青少年活动中心环境提升,努力打造有较大规模、较强设施、较高品位的城市东部文化体育中心,与众创文化产业园呼应发展。
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素养,实现“三个增长”;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完成学前教育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善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医疗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进以市民健康档案为主要内容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坚持计生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二孩政策。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新建3个社区文化中心,争创国家和省级群众文化奖项,积极开展品牌旅游创建活动。加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统筹抓好民族宗教、人防、档案、外事、侨务、统计、审计、地震、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区志等工作。
(六)聚焦社会管理升级,增添城市发展新靓点
以清洁美观、舒适和谐、安全稳定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净化、绿化、靓化水平和社会治理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稳定社会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
全面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大力实施七大提升行动,加强督查指导,严格落实奖惩措施,确保各项指标稳步提升。继续扎实开展以治脏、治乱、治差和营造创建氛围为主要内容的老旧小区专项整治活动,提升和巩固全区居民生活小区整治成果。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结合农贸市场、老旧小区、交通秩序、校园周边等专项整治六个导则,强化重点、难点问题整改力度。创新活动载体,认真开展“三关爱”学雷锋和青少年创城志愿服务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人物、时代楷模、凡人善举、邻里节和好家风、好家训、“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引导人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大力开展不文明祭祀整治,确保居民群众整体文明素养进一步得到提升。
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常态化。依托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平台,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增强政府对城市管理的快速处置能力,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持续开展系列专项整治,全面拆除各类违法建筑,实施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定期组织开展市容环境集中清理整治,加大三轮车非法营运专项整治力度。深化环卫体制改革,落实10条道路机械化作业、李楼乡农村清洁工程,引入老旧小区简易物业管理模式,实施环卫作业市场化全覆盖。加大环卫市场化项目后续监管力度,逐步形成“责任明确、监管到位、分工具体、运营有序”的环卫保洁长效机制。
深入推进社区建设。健全社区信息化平台,深化区、乡(街、中心)、社区(村)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提升社区自治服务功能,完善居民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利保障机制,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和满意度达到80%以上。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使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不出社区就可享受社保、医疗、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大示范社区投入和创建力度,改造扩建社区活动场所5个,力争再创2个以上城市示范社区。
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首先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前置程序、刚性门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发生。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工程、特殊群体、敏感时期的监控和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依法按政策进行解决。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联系群众制度,认真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信访问题。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建立诉讼与信访分离、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司法程序的工作机制,完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终结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实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司法权威相统一。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启动“七五”普法工作,推进法治龙子湖建设。完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力争城区重点区域及场所无盲区;健全六级防控体系,全面推进“一村一警”。突出抓好危化品、道路交通、特种设备、油气管线、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加强环境综合保护。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倡导循环经济,切实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及水污染防治,督促工业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全面落实秸秆禁烧,不断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十三五”宏伟蓝图,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需要全区人民共同奋斗,需要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抓落实。
加大改革创新,引领跨越发展。只有改革创新,才能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才能进一步突破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和务实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自觉破除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要充分估计困难和挑战,增强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推行各项改革,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坚持求真务实,提高执政能力。强化大局观念和协作意识,坚决破除部门主义和本位主义,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工作不落实、配合不协调等问题,确保政令畅通。实行问题销号清单制,落实效能监察,强化跟踪整改,紧紧抓住不落实的事、紧紧盯住不落实的人,抓实每个工程和项目,努力形成“工作争上游、作风争一流”的良好局面。
加强依法行政,完善决策体系。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各界舆论监督。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畅通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和重大事项专家咨询、科学评估、集体决策等制度,确保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实际。
强化廉政建设,筑牢拒腐防线。切实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加强重点工程领域职务犯罪预防,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管理权力运行。特别要把扩大内需的各项决策部署、各项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重点,加强监督管理,严防腐败现象的发生,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切实加强对公务人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努力建设一支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期待,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让我们在龙子湖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同心同德,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超常的举措、务实的作风,大干“十三五”,全面争一流,奋力冲刺全市第一方阵,不断创造跨越崛起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