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征集】龙子湖区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22-02-10 11:50 来源: 龙子湖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关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皖发〔2022〕5号)、《中共蚌埠市委 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蚌埠市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蚌发〔2022〕2号)等文件精神。我局作为区委农办起草了《龙子湖区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均可于2022年3月10日前将书面意见和建议(单位加盖公章、个人签字)扫描件及电子档发送至邮箱lzhqnw3040244@126.com。

联系人:张梅,联系电话:0552-3040293。

 

2022年2月10日

 

 

龙子湖区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

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关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以下简称“两强一增”行动)要求

二、起草过程

结合我实际,制定《龙子湖区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前期已征求各牵头单位意见,现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三、主要目的

2025年,农业亩均产出率达12224元/亩,年均增幅12%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达4.8万元/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于全市前列。

 

龙子湖区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

行动方案(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以下简称“两强一增”行动)要求,结合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关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有龙子湖特色的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

2025年,农业亩均产出率达12224/亩,年均增幅12%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达4.8万元/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于全前列。

二、科技强农,激活第一生产力

(一)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载体建设,采取“聘、选、派、育”等方式,2025年,科技特派员发展到26名,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责任单位:区科技经济信息化局

(二)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护行动,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收集保护农业种质资源2025年依托穴盘无土育苗厂繁育各类蔬果类种苗1200万株。依托华信禽业有限公司、新润鹅业有限公司繁殖禽苗1500万只,支持华信禽业有限公司成立鹅产业研发基地暨安徽科技学院实验基地,建立博士研究生科研工作站。(责任单位:农业农村水利局)

(三)特色种植和奶业两手抓依托蚌埠市玉乐瓜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蚌埠市李楼益农果蔬专业合作社隆新种植家庭农场设施蔬菜种植主体发展设施蔬菜基地2025年达800亩;深入实施奶业振兴计划,到2025年,奶牛存栏达到6000头。(责任单位:农业农村水利局)

(四)数字赋农加速跑实施“互联网+”农产品进城出村工程,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工程,加快益农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到2025年,建设数字农业应用场景5个。(责任单位:农业农村水利、区商务外事局、区数据资源管理局)

三、机械强农,夯实现代农业装备支撑

)提升主要农作物农机装备能力。加快农机更新换代,逐步淘汰老旧机械,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达3.19%。(责任单位:农业农村水利局)

(六)深化农机农艺融合。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积极引进、试验和推广国内农机农艺融合成功模式。大力提升无人智能化播种机、收获机、植保机等装备水平,加快推动我农机装备智能化发展。(责任单位:农业农村水利局)

加快推进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发挥宏业肉联厂等冷链物流龙头优势,开展冷藏冷冻、物流配送等服务,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建设仓储保鲜、产地预冷等设施。到2025年,新增蔬菜、水果以及鲜活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3个、库容2000立方米。加强与沪苏浙商超对接,开展直销连锁配送,共建长三角和皖北地区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责任单位:农业农村水利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多措并举,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就地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推进有劳动力的家庭每年至少有1名劳动力在本地务工,年收入2万元以上,带动家庭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万元。大力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实施生活困难群众稳定就业提升行动。(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水利局)

)实施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村达95%。稳妥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改革,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完善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有效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功能,探索成立村社合一的“农投公司”,引导跨村、跨乡镇联合,实行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到2025年,全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占55%、10个以上。推进农村集体收益分红,2025年收益分红达120万元,全农民财产性收入翻一番。(责任单位:委组织部、农业农村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乡村振兴局)

)实施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大力开展“一村一品”、产业集群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等小加工,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让更多的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培育和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25年,家庭农场达29个,农民合作社稳定在29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2个。(责任单位:农业农村水利局、文化旅游局市场监局)

(十)实施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更多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健全农民工服务机制,实施新生代农民工培养计划,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次以上。推动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医疗、教育、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让农民工留得住、能就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落实好农业支持补贴发放工作,重点聚焦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实现对粮食实际生产者精准补贴。(责任单位: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教育体育局、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卫生健康委员会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医疗保障局、区残疾人联合会

五、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促进土地有序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出台鼓励土地流转激励政策,对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给予财政奖补,以流转、入股、托管等形式流转经营权,促进土地规模化发展。积极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股份合作”等模式,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到2025年,土地流转率达65%以上,300亩左右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50%。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守耕地红线,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到2025年,全粮食产量稳定在1.7万吨。(责任单位:农业农村水利局)

(十推广农业新技术,促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73.4%。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技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保护与提升技术,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到2025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达43%;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0%以上。实施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85%以上。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回收率达85%以上。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快推进动物疫病防控与控制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农业农村水利生态环境局)

(十四)围绕优势产业,培育特色品牌按照品牌引领、品质保证、品种优先的发展思路,围绕畜禽、奶业、蔬果等特色主导产业,推进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联创。到2025年,培育有影响力的“皖美农品”农业示范企业4。(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十)坚持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延长产业链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要求,围绕生产链部署加工链、围绕加工链部署产业链。推进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工程,力争2025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超过1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和农业总产值比达到全领先水平。深入实施省绿色农产品“158”行动计划,到2025年,创建省级、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5个以上。(责任单位:农业农村水利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科技经济信息化局

十六因地制宜,加强“双招双引”。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平台的思维成事,推动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助力“两强一增”行动落地生根。支持宏业集团、华信禽业、和平乳业等规模企业做大做强,延长产业链。发挥“亩均论英雄”牵引作用,积极引进绿色食品加工、设施蔬菜种植、康养文旅等项目农业农村水利局、区投资促进、区科技经济信息化局)

六、保障措施

(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制。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两强一增”行动,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每月由负责同志调度推进“两强一增”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年度进行专项考核。李楼乡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细化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责任单位:委农办、农业农村水利局)

(十八)加强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两强一增”行动支持力度,统筹用好相关涉农资金,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切实形成对“两强一增”行动的投入合力。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到“十四五”末,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对于半公益化,回收期长的项目积极争取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资金。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拓展农业担保范围,实施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持续开展“党建引领·码上办”行动。用好农机融资租赁工具。(责任单位:财政局、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税务局、数据资源管理局)

十九)加强用地保障。区政府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依法依规保障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用地。种植业项目用地面积的5%、养殖业项目用地面积的15%可直接用于辅助设施建设。对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纳入用地审批“绿色通道”,优先办理。(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水利局)

二十)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区、乡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配齐农技人员。区委党校、区委组织部和区乡村振兴局积极邀请省、市和高校乡村振兴专家、农业专家进行业务培训和现场指导,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组织“三农”工作人员集中培训2次、外出学习2次,帮助打开思路,开阔眼界,切实提高区、乡、村工作人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责任单位:委组织部、区科技经济信息化局农业农村水利局、乡村振兴局)

(二十)加强工作调度。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每月主持召开一次“两强一增”工作调度。制订《龙子湖区“两强一增”工作硬任务分解表》。对任务完成进度较慢的单位,制订《龙子湖区“两强一增”工作任务调度清单》。委农办每月通报“两强一增”进展情况并上报区主要领导。(责任单位:委农办)

(二十)加强考核督导。“两强一增”行动纳入委、政府重点督查激励事项、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建立“两强一增”行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责任单位:区委农办、区督查考核办公室、区委组织部


附件1

龙子湖区“两强一增”行动主要任务年度分解表

序号

工作任务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责任单位

1

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聘、选、派、育等方式,科技特派员发展到26名,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

 

 

19

22

24

26

区科技经济信息化局

2

新培育有影响力的皖美农品”品牌企业

 

 

培育至少一家有影响力的皖美农品”品牌企业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3

加快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创建,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5个。

1

2

3

3

4

5

农业农村水利

4

实施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工程。农产品加工总产值1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和农业总产值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7.65亿元

7.84亿元

8.3亿元

8.8亿元

9.3亿元

10亿元

农业农村水利

5

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技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1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802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88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9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9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1

农业农村水利

6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43%

40%

40.5%

41%

41.5%

42%

43%

农业农村水利

7

实施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组建两利用产业联盟,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回收率达85%以上。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81%

82%

83%

84%

85%

农业农村水利 生态环境

秸秆综合利用率94.1%

96.2%

96.5%

96.6%

96.8%

97%

废弃农膜回收率70%

73%

75%

80%

83.5%

85%

8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

/

/

/

/

/

/

农业农村水利商务外事局

9

加快农机更新换代逐步淘汰老旧机械,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达3.19%

/

/

1.91%

2.45%

2.85%

3.19%

农业农村水利财政局

10

深化田长制改革,建立、乡、村级田长制责任体系。

/

建立、乡、村田长制责任体系和相关配套制度

建立、乡、村田长制责任体系和相关配套制度

建立、乡、村田长制责任体系和相关配套制度

建立、乡、村田长制责任体系和相关配套制度

建立、乡、村田长制责任体系和相关配套制度

自然资源和规划分               农业农村水利

11

以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新增冷藏保鲜设施4个、库容1000立方米。

 

1500

完善项目建设相关标准,积极申报项目。

1300

1300

1300

商务外事局   农业农村水利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2

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推进有劳动力的家庭每年至少有1名劳动力在本地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带动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万元。

转移就业300

转移就业300

转移就业300

转移就业300

转移就业300

转移就业300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农业农村水利

13

加快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率65%以上。

20

25

30

40

50

65

农业农村水利

14

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三变改革的村达95%

90%

95%

95%

95%

95%

95%

农业农村水利

15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达55%

27%

33%

37%

47%

52%

58%

委组织部     农业农村水利乡村振兴局

16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达29个、农民合作社稳定在29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2个。

16226

18个、238

22个、269

24个、2710

26个、2811

292912

农业农村水利

17

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0.2万人次以上。

 

 

2000人次

2000人次

2000人次

2000人次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区民政局       区残疾人联合会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18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

民政局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育体育       区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局    

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局   区医疗保障        区残疾人联合会

19

落实好农业相关支持补贴政策,重点聚焦粮食主产区、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实现对粮食实际生产者精准补贴。

 

严格落实中央三项补贴改革等相关政策精神,做好年度农业支持补贴发放工作

财政局

20

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依法依规保障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用地,耕地进出平衡方案编制实施中,要充分考虑设施农业用地合理需求。

/

/

开展“多规合

一”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完成25%“多

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完成50%“多

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完成全部”多

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自然资源和规划分

21

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两强一增行动支持力度,统筹用好相关涉农资金,充分发挥涉农相关基金作用,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切实形成对两强一增行动的投入合力。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相关资金投入保障,用好市级基金政策,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

财政局

22

到十四五期末,以区为单位核算,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若计提数小于土地出让10%的,则按不低于土地出让收入10%计提。

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统筹考虑财政实力、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等情况,坚持积极稳妥、分步实施

财政局

23

发挥裕农通(安徽)等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推行无感授信、按需增信、随时用信模式。

/

/

启动裕农通(安徽)等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推行无感授信、按需增信、随时用信模式

启动裕农通(安徽)等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推行无感授信、按需增信、随时用信模式

启动裕农通(安徽)等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推行无感授信、按需增信、随时用信模式

启动裕农通(安徽)等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推行无感授信、按需增信、随时用信模式

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农业农村水利

24

两强一增行动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

/

两强一增行动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两强一增行动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两强一增行动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两强一增行动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委组织部

委农办

乡村振兴局

25

建立两强一增行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亩均产出率等指标调查统计。

/

/

建立两强一增行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亩均产出率等指标调查统计

建立两强一增行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亩均产出率等指标调查统计

建立两强一增行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亩均产出率等指标调查统计

建立两强一增行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亩均产出率等指标调查统

区统计局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附件2

龙子湖区“两强一增”行动2022年主要任务指标分解表

 

序号

工作任务

责任单位

2022年具体工作举措

实施区域及量化指标

1

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聘、选、派、育”等方式,科技特派员发展到19名,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

区科技经济信息化局

按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五年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指导各县区开展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

选派科技特派员19名,李楼乡、曹山街道、解放街道

2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开展农业资源普查收集农业种质资源工作

李楼乡、曹山街道

3

培育有影响力的“皖美农品”产品品牌。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继续开展“四个一”质量提升行动,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开展“五大示范”及“双零行动”,积极开展“质量月”活动

做好“皖美品牌”农业示范企业创建工作

4

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加快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皖北供应中心建设。

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1个。

5

农产品加工总产值8.3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和农业总产值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1.加强产业化运行调度;2加大农业招商力度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8.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6

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技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9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推广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技术

李楼乡、曹山街道

7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43%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

李楼乡、曹山街道

8

实施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组建“两利用”产业联盟,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2%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5%。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回收率达75%以上。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区生态环境分局

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积极争取有机肥推广应用补贴项目,推广种养结合水肥一体化实用技术

李楼乡、曹山街道

 

结合生态宜居美好乡村建设,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户认识,在重点区域建设田间收集设施,健全回收体系,完善工作台账,将农膜回收、利用、处置纳入对县区工作考核,全面促进农膜回收利用工作

李楼乡、曹山街道

9

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数字农业应用场景2个。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区数据资源管理局

按照省市部署及牵头部门需求,将相关应用场景对接大数据平台。开展数字农业建设摸底,全面了解数字发展现状,加大财政引导支持力度

李楼乡

10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区商务外事局

推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村产品销售渠道

李楼乡

11

全面梳理农机发展需求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征求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意见

李楼乡

12

加快农机更新换代,逐步淘汰老旧机械,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达1.91%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区财政局

一是加大农机报废更新回收利用宣传;二是到农机报废更新企业考察学习

李楼乡

13

联通农机化服务大数据,实现管供需智能化对接,提升农机管理、服务和应急能力。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区数据资源管理局

更新新式机械装备,让机械装上科技大脑

李楼乡

14

因地制宜推行“一户一块田”改革。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加强宣传引导

李楼乡

15

深化“田长制”改革,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制责任体系。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制定并印发田长制实施方案,建立田长制信息报送等相关工作制度

李楼乡

16

以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

区商务外事局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做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承建主体摸排工作

李楼乡

17

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推进有劳动力的家庭每年至少有1名劳动力在本地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带动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万元。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1.开展“2+N”招聘活动,搭建精准对接平台,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

2.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农民工回乡创业

转移就业300

18

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30%以上,推进“一户一块田”试点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加强政策宣传,尊重农民意愿,有序推进

农村土地流转

流转率30%

19

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三变”改革的村达95%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进一步创新机制,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

作用,开拓“三变”改革路径

95%

20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达35%

区委组织部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区乡村振兴局

以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为重点,精心组织谋划、强化统筹调度,加大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动力;积极探索创新、拓宽发展渠道,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效双提升

李楼乡、曹山街道、解放街道

21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达22个、农民合作社稳定在26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9个。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示范主体高质量

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组织化、服务社会化。

22个、26个、9

22

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次。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一是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二是调动重点群体的培训积极性;三是加强培训载体平台建设;四是提高培训管理服务水平;五是创新培训内容方式;六是完善技能评价方式

李楼乡2000人次

2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

区民政局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区教育体育局

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区医疗保障局

区残疾人联合会

区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局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

李楼乡

24

落实好农业相关支持补贴政策,重点聚焦粮食主产区、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实现对粮食实际生产者精准补贴。

区财政局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提前谋划2022年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稻谷补贴发放工作,严格把握政策精神,明确补贴对象、补贴范围等,做好补贴资金分配、发放、监管

李楼乡、曹山街道

25

针对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指导申报省市“揭榜挂帅”项目,广发“英雄帖”,招揽高端人才,攻克技术难题

区科技经济信息化局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组织开展调研,针对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指导申报省市“揭榜挂帅”项目,广发“英雄帖”,招揽高端人才,攻克技术难题。

全区

26

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依法依规保障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用地,耕地“进出平衡”方案编制实施中,要充分考虑设施农业用地合理需求。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开展“多规合一”的村庄空间规划编制前期工作

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落实到乡镇国土空间规划,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

27

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两强一增”行动支持力度,统筹用好相关涉农资金,充分发挥涉农相关基金作用,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切实形成对“两强一增”行动的投入合力。

区财政局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相关资金投入保障。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政策整合方案,用好市级产业引导基金,发挥基金功能作用

按照整合后政策,支持我区“两强一增”行动

28

到十四五期末,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若计提数小于土地出让10%的,则按不低于土地出让收入10%计提。

区财政局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待市财政局实施办法出台后,结合实际调整制定本地实施办法和考核办法

在全区范围内,积极稳妥推进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

29

落实对农产品加工园区的税收支持,加大企业贷款贴息力度。

区税务局

一是畅通宣传新渠道。深入开展税费优惠政策专题宣讲,建立“互联网+培训+办税+宣传”四位一体“一条龙”服务模式,扩大税收政策知晓度,积极宣传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二是探索落实政策新举措。借助大数据促优惠应享尽享,充分利用金税三期征管软件和税收政策风险提示服务实施长效监控。

涉农加工企业税费优惠政策

 

30

发挥“裕农通”(安徽)等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推行“无感授信、按需增信、随时用信”模式。

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发挥“裕农通”(安徽)等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推行“无感授信、按需增信、随时用信”模式

全区

31

将“两强一增”行动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

区委组织部

区委督查考核办

区委农办

将“两强一增”行动纳入2022年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全区

32

建立“两强一增”行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亩均产出率等指标调查统计。

区统计局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开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亩均产出率等指标调查统计

全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