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局】龙子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子湖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3-05 18:25 来源: 龙子湖区人民政府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李楼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直相关部门:

经区政府研究,为加快健康龙子湖和体育强区建设,现将 《龙子湖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

附件: 龙子湖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蚌埠市龙子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1月23日      

龙子湖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为加快健康龙子湖和体育强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和《蚌埠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城市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奋力开创新阶段现代化幸福龙子湖新局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健身组织更加富有活力,健身指导更加科学,健身意识更加主动,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3%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1.1块,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名,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人数比例达到92%,带动全区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0亿元。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加强健身设施建设顶层设计。制定实施《龙子湖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制定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增加全民健身设施有效供给。建设举步可就的全民健身设施,补齐群众身边健身设施短板,实现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大力推进县(区)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和冰雪场地等健身场地设施的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加强乡镇(街道)体育设施建设,实现小型室内健身中心、全民健身广场、多功能球类运动场全覆盖。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档升级工程,健身场地向农村居住人口较多的自然村延伸,促进城乡体育设施均衡发展。严格落实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标准,重点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等健身设施。围绕"拥河发展"、"靓淮河"的理念,着力推进淮滨体育生态公园建设。

提升全民健身设施开放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场馆运营管理机制,推进体育场馆智能化改造。落实好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的评估督导,优化公共体育场馆绩效管理方式。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潜力,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鼓励全区各企事业单位开放现有健身场地设施。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及运营。加强全民健身设施维修和日常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做好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预案,提升场馆使用效益。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积极组织参与全国性、全省性的群众赛事活动,持续开展迎新年长跑、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全民健身日、"绿色行走·拥河逐梦”健步走等主题活动。扎实做好全民健身运动项目的推广普及,巩固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实现5万人次上冰雪,大力发展"三大球"运动,推动区域足球推广普及。推广武术、太极拳、五禽戏、健身气功、棋类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培育冰雪、户外休闲体育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丰富社区体育赛事活动,打造具有龙子湖特色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组织开展龙子湖区全民健身运动会、龙子湖区社区运动会、省市县三级业余联赛。依托地域人文特色和体育资源禀赋,重点打造龙子湖区全民健身乒乓球、羽毛球比赛,"文明杯"羽毛球比赛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

优化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环境。加强赛事管理和服务,激发市场活力,重视市场引导和培育,利用政府有效资金撬动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自主设计、创建、发起线上线下赛事活动。依据《安徽省全民健身活动指南》和《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指南》,切实加强赛事活动安全。

(三)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构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网络。依托区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建成龙子湖区科学健身指导中心1个,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动区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实现常态化服务。整合相关资源,建立乡镇级健康促进服务中心试点。搭建全区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开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科学健身大讲堂。

培养科学健身指导队伍。将科学健身培训课程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采取分级分类的方式,培养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三级科学健身指导中心业务骨干。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与晨晚练点社会体育指导员骨干培训,引导深入社区开展经常性科学健身服务。

创新科学健身服务模式。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推行面向大众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及评定体系。建设科学健身服务管理系统,建立居民体质档案,为群众提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监测体质以及个性化健身指导等服务。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表彰激励机制,开展体育服务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推出具有龙子湖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信息化平台建设,提供健身设施查询预订、体育培训报名、健身指导等服务,逐步形成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机制。

(四)激发全民健身组织活力

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立以各级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基础的覆盖城乡、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区、乡镇(街道)体育总会实现全覆盖。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立足群众健身需求,推动运动项目协会和人群类体育协会向乡镇、街道延伸,向社区和行政村下沉。鼓励发展社区体育组织,加强备案管理,在活动场地、活动经费、人才队伍等方面给予支持。培育一批融入基层、特色鲜明、机制灵活的基层体育组织,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完善扶持引导政策和等级评估机制。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加强购买服务的绩效管理和评价。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评估,获得3A以上等级的社会组织可优先获得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在服务行业发展、强化行业自律、维护行业秩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各级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监管机制。

(五)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

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推进"三大球"和冰雪运动进校园,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支持企事业单位经常性开展职工体育活动,推行广播操、工间健身,加强职工健身服务。支持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为老年人提供科学健身指导,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赛事活动。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为少数民族运动项目爱好者提供赛事体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利用传统节庆和文化旅游活动,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具针对性、更加乡土化的体育健身赛事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符合女性特点的妇女体育活动。

(六)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为龙头、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充分利用龙子湖区全民健身群众基础好、体育产业空间承载巨大的优势,主动承接长三角体育产业转移,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在健身设施供给、赛事活动组织、健身休闲服务、智慧体育、健身器材研发制造等领域招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体育企业,推动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运动项目产业,积极培育户外运动产业。紧密结合我区全域旅游、美丽乡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发力新业态,加快建设龙子湖区淮滨体育生态公园。加强全民健身与文化、健康、养老、生态建设等融合互通,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产品创新和服务供给,催生体育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七)促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

完善"体卫融合"。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推广集运动营养、运动处方、科学健身、伤病防护、心理调适为一体的主动健康服务模式,为不同身体状况的各类人群提供健康检测、评估、干预等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健康管理、康复理疗等各类运动康复机构,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体育健身服务和产品。

推进"体旅融合"。坚持"品牌引领、融合发展"战略。以有群众基础、市场前景较好的运动休闲项目为突破口,重点发展冰雪运动旅游、山地户外旅游、水上运动旅游、汽车摩托车旅游等体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丰富赛事活动供给,打造赛事活动品牌,重点发展登山、自行车、山地户外等市场基础好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促进体育赛事与旅游活动紧密结合。加强全民健身与文化、健康、养老、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行业融合互通,拓展服务内容、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产品创新,丰富全民健身产品和服务供给。

(八)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

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加大公益广告投放力度,大力弘扬体育精神,讲好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与“幸福蚌埠"的百姓故事。搭建龙子湖智慧体育平台,融合国家统一"运动银行"制度和个人运动码,激励群众积极参与线上线下全民健身活动,鼓励向群众发放体育消费券,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和模范县(区)。积极参加长三角地区举办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推动武术、花鼓灯健身操等传统体育项目省级及国际交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工作局面。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政府目标绩效管理考核、纳入改善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任务、纳入文明城市(县城)测评体系、纳入乡村振兴计划,统筹推进本区域全民健身工作。

(二)完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单独列入财政预算。要逐年增加财政资金用于全民健身的支出比例,全民健身工作经费要保持与其他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经费同步增长。出台激励政策,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宜,形成多元投入全民健身事业的新格局。

(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大力培养全民健身基层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专项化体育服务人才,以及赛事活动组织、体卫融合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畅通各类培养渠道,支持各单项运动协会培训体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队伍。鼓励支持退役运动员从事全民健身推广工作。

(四)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制定出台本行政区域《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并委托第三方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执行情况展开中期和终期评估。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国民体质合格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等主要指标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参考指标。要切实加强本级全民健身重点工程、政府实事项目等的监督指导,建立督查督导工作信息报送机制,确保督查督导取得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