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子湖区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后评估工作有关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4-08-23 16:01 来源: 龙子湖区教育局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进一步深化全区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是推动优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方案实施以来,进一步健全了全区集团化办学的组织、师资、经费保障,促进了教育集团的良性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全面实施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模式,建立了紧密合作机制,4个紧密型教育集团核心校选派了1名校级领导及2名中层管理干部,组成了管理团队负责成员校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各成员学校派出至少1名校长及2名中层管理干部至集团总校任职锻炼。

着力加强集团内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各教育集团内教师的交流力度,每年集团内部交流轮岗的教师人数不低于教师总人数的10%。每年参与交流轮岗的校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等不低于当年交流教师人数的50%。实施大编制管理,教育集团内部统筹使用编制、岗位职数,核心校对教师招聘、岗位晋升、职称评审、教师交流、教师培训等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

优化集团化办学经费保障机制,区政府设立集团化办学年度专项工作经费400万元,用以支持集团校发展,提升整体办学质量。

 二、实施效果

(一)教育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在集团化办学模式下,通过落实行政管理、编制统筹、经费使用、文化建设等统一管理,实现权责一致,核心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了薄弱学校或新建学校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

(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集团化办学统一了教师培养和教科研工作,建立了集团校区间的教研联动机制,实现了优质师资力量、教研资源的高效流动与优势互补,促进了成员校或新建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了办学知名度与影响力。

(三)促进了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紧密型集团化办学的实施,集团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得以合理、充分利用,有力推动了消除大校额工作的开展,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新格局初步实现。

 三、存在问题

(一)集团化办学的工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各教育集团现有的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进行科学整合。

(二)部分教育集团存在教师结构性缺编、教师流动量大等问题,师资力量还显薄弱,虽也定期补充部分教师,但按照现有师生比的标准,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求,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集团化办学的过程性监测与评价工作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强。

 四、相关建议

(一)促进政策落地,提高教育水平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指导各集团核心校系统盘点自我优势教育要素,坚持“均衡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目标,理顺集团内部决策、执行、监督、保障等机制和环节,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集团学校资源,发挥最佳效益。

(二)优化师资分配,丰富教育资源。紧扣师资队伍建设这一集团发展的动力之源,加强师资力量。一是在下阶段新教师的招聘、分配上继续根据需要向集团化办学倾斜;二是指导各集团进一步挖掘本校教育资源,采用师徒带教、定向培训、轮岗挂职等方式开展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校际定期交流,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再生。

(三)加大监管力度,均衡教育发展。健全集团化办学绩效评估机制,加强过程性专项监测和评价,推动教育集团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