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LA100001X/202409-00026 信息分类: 综合政务,公民,其他
内容分类: 公共文化场馆名录 发布日期: 2024-09-24 08:44
发布机构: 龙子湖区治淮街道办事处 成文日期: 2024-09-24
来源单位: 龙子湖区治淮街道办事处 性: 有效
名  称: 龙子湖区文物名录
文  号: 词: 文物名录

龙子湖区文物名录

发布日期:2024-09-24 08:44信息来源:龙子湖区治淮街道办事处 浏览量:
序号 文物名称 文物级别 类别 遗址类别 编号 所属年代 具体地址 简介
1 汤和墓 国家级 古墓葬 名人或贵族墓 340302-00 东郊曹山 汤和墓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新城区曹山南麓,占地54. 19亩,是一处依山开凿而建的砖石墓。该墓为长方形石坑砖石结构的多室墓,墓长10. 3米,宽5. 8米,深6. 2米。由前室、后室和一侧室构成,墓前有神道,现长160米,神道两侧有六对石像及一块高6. 35米的神道碑。石像及神道碑均保存较好。1973年因修建龙子湖公路,路基经过墓区。故对其进行考古发掘。汤和墓经清理发掘,出土有金、银、玉、陶瓷、铜、木器百余件和一方墓志。出土的元代青花瓷罐通高47. 5cm,造型优美、纹饰清秀,被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也是蚌埠市博物馆镇馆之宝。1982年,汤和墓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主汤和是明朝开国元勋,是我国抗倭史上的先驱者,也是早期地方抗击倭寇武装的首创者。卒于明洪武二十八年,封东瓯王,谥襄武。汤和抗击倭寇捍卫国家主权的英雄事迹更是流传千古。汤和墓是安徽目前所知墓主身份最高的明代墓葬,是蚌埠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2 栖岩寺·石屋 省级 古遗址 寺庙遗址  340302-00 长淮镇锥子山西峰南侧 栖岩寺原为龙兴寺下院,现庙宇已毁。院内有莲花石座一个,石香炉、石柱础各一个。庙宇基础布局尚存。现有建筑为50年代所建。原大殿后11米处有方丈石屋一座,保存较好。石屋原有走廊于寺院相通,内顶部刻有莲花图案,东壁有明洪武二十三年石刻,西侧壁有嘉靖年间石刻。石屋以自然巨石内凿而成,呈僧帽状。石屋原为僧人打坐修行场所,门右侧有一小洞,为僧人闭门修行时传递食物通道。
3 李国公墓 区级 古墓葬 名人或贵族墓 340302-00 李楼乡八里岗村郭家湾自然村西100米 李国公墓位于凤阳西“涂山门”北侧。地势北高南低,原有石像生若干,文革期间被毁。仅存文臣像和神道碑,文臣像被埋在路桥下面,神道碑座位赑屃形,仍放置在墓区。墓碑被移至村纺织厂院内,碑文被凿掉,上面隐约能看见嘉靖等字样,当地称之为李国公墓。墓区原来有享堂,市文物部门曾在此钻探,探明享堂和墓冢的位置。
4 琉璃井 区级 古建筑 池塘井泉 340302-00 李楼乡八里岗郭家湾村村内 琉璃井位于李楼乡八里岗郭家湾村村内,井为青砖砌壁,口小底大。井口外径1.2米,内径0.46米。圆形石井栏,青白色,夹有翠色,石质细腻。当地村民称为琉璃井。井沿口有凹痕若干,井栏石油同心圆刻痕。199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5 梅家古井 (鲁肃井) 区级 古建筑 池塘井泉 340302-00 李楼乡黄郢村梅家庄南侧 梅家古井位于龙子湖区李楼乡黄郢村梅家庄南侧,井为青砖砌壁,两顺一丁砌成,青石井圈。井沿上有44道绳痕,井圈北部被损坏。井外径0.75米,井内径0.50米,高0.5米。民间传说此进为三国时期鲁肃井。
6 丁家庙遗址 区级 古遗址 聚落址 340302-0005 新石器/商/周/明 丁家庙村蚌埠监狱东侧 丁家庙遗址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蚌埠监狱东侧,地势呈中间略微隆起,像龟背状。地表有少量新时期时代鼎足等,有大量商周时期遗物。如鬲足、红陶、灰陶、印纹陶片等。还有很多明代早期瓷片,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7 李臣墓 区级 古墓葬 名人或贵族墓 340302-0004  李楼乡汪圩北锥子山东峰南坡 李臣为明代国公,当地称之为李国公墓,墓背依锥子山南坡,墓前现存石香炉、石望柱、石像生残件。原有石羊、石虎等均已顺坏,现已失踪。
8  庙岗头矿冶遗址 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 古遗址 矿冶遗址   340302-0003  李楼乡红塔村小吕庄东北约150米 遗址为高台地,地势较高,呈现台状。地表散见大量冶炼过的矿石矿石多呈蜂窝状,有的表面有绿色结晶体。遗址北侧为涧湾,有大量水可用,符合冶炼条件,似为冶炼遗址,待专业部门的证实。现在地表多为坟地和耕地。
9 红塔古窑址 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 古遗址 窑址  340302-0007   唐/宋辽金 /明 李楼乡红塔庵村陈家圩子东南200米 红塔古窑址位于李楼乡红塔庵村陈家圩子东南200米处。遗址区地表散见大量的砖瓦碎片、瓷片,其中有含寿州窑黄釉平底碗底,宋代刻花青瓷碗底,明代青瓷瓷片以及支钉等,据1985年普查和村民反映,该地区原有红烧土,支钉较多。该窑址的发现,为蚌埠地区研究古代窑烧情况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材料。
10 王庄遗址 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 古遗址 聚落址 340302-0008 李楼乡贾庵村西北500米 王庄遗址位于李楼乡贾庵村西北500米,遗址内有一口古井,早已废弃。仅存三块井口石条。遗址地表散见砖瓦碎片及大量瓷片,瓷片主要有少量寿州窑黄釉平底碗和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片。初步断定为明清时期的村落遗址。
11 黄郢山瓦渣地遗址 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 古遗址 寺庙遗址 340302-0009  隋/唐 李楼乡黄郢村黄郢山山顶 黄郢山瓦渣地遗址位于黄郢山山顶偏南。地表遍布砖瓦残片,数量很大,其中有寿州窑平底碗瓷片。据当地村民介绍,有传说为孟良、焦赞在此驻军。经实地探查,初步认为是隋唐时期的庙宇遗址。
12  芦山寺遗址   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 古遗址 寺庙遗址  340302-0013 宋辽金 /元 /明 李楼乡曹巷村东南1.5公里 芦山寺遗址位于李楼乡曹巷村东南1.5公里,在东芦山和西芦山之间的山坳内。遗址附近有一水库,1966年修建。据了解该寺原有大殿三间,东西厢房及前厅。东侧山坳内2002年曾经出土过翁棺两个。最后一个和尚陈玉民现居住在曹巷村,已70多岁。现寺庙已不存,地表为耕地。现存的遗址区为原寺庙的后殿,前殿及两厢房已被水库侵占。
13 老墩子遗址 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 古遗址 聚落址 340302-0020  商/西周 /东周  李楼乡张巷村下王庄东北约150米 老墩子遗址为圆形台地遗址,高出周边约4米,地表有大量绳纹陶片、鬲足、鼎足。拣选到石锛一个,符合商周时期特征,应为商周时期聚落遗址。
14 黄家屋遗址 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 古遗址 聚落址 340302-0021  李楼乡张巷村张巷庄西100米处 黄家屋遗址位于李楼乡张巷村张巷庄西100米处,整体地势平坦.地表有零星的碗及高脚杯等的瓷片、瓦片。依据其特点符合明代早期的特征。
15 甸子地遗址 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 古遗址 聚落址 340302-0022   西周 李楼乡张巷村下王庄北侧200米 甸子地遗址位于李楼乡张巷村下王庄北侧200米,与老墩子遗址相距300米左右,该遗址1985年普查时发现,该遗址现中部被京沪高铁切断。地表遗迹现象已不明显,位置大约在高铁桥柱41号至44号之间。在遗址内捡到商周时期的陶片及晚期的瓷片。
16  李氏始祖墓   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 古墓葬 普通墓葬 340302-0029   解放街道马村回族自治区村雪华山西侧 李氏始祖-李国学,明洪武年间从河南迁入蚌埠,后葬于此。立碑一块,碑文已模糊不清。另一石碑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所立,现墓园为近年重修。李氏回民在蚌埠人口众多。
17 叶长才烈士墓 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 近现代
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烈士墓及纪念设施 340302-0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 雪华乡马村回族墓园雪华山东侧 叶长才烈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水利工程第一师三团二营八连战士。霍山县浮桥区洛阳河乡人。碑文为淮河工会企业管理处机修配厂基层委员会于1954年8月6日立,墓向东北。
18 穆干卿墓  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 古墓葬 名人或贵族墓 340302-0031    雪华乡马村雪华山山顶南端 穆干卿才华横溢,供职于蚌埠的督军府,穆青的祖父(穆青(1921——2003) 原名穆亚才,回族,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女婿,妻:续磊。该墓位于雪华山山顶南端,石砌墓。高出地表0.9米,呈长方形,长3.25米、宽2.25米,朝向正南。石碑刻文“清封奉政大夫穆太公讳幹卿府君之墓,民国十九年闰六月二十日”。
19 曹巷村瓦渣地遗址  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 古遗址 聚落址 340302-0034   隋/唐 /五代 /宋辽金 李楼乡曹巷村 曹巷村瓦渣地遗址位于李楼乡曹巷村,南到田桥坝,西到涧湾,北到徐桥村南,东到公路。地表大量砖瓦等建筑构件及少量陶瓷片,有陶缸口沿。寿州窑黄釉瓷碗,龙泉窑瓷碗口沿,判断年代为隋唐至宋。